【直播回顾】小鹏工程师答疑用户解读P5

头像vip
鹏友大管家
2021-04-17 09:30 · 社区运营大管家

4月15日晚上,小鹏汽车的造型设计师与自动驾驶产品负责人作客社区直播间,为鹏友们揭秘小鹏P5。


今天大管家就带大家回顾一下当晚的精彩内容。



首先是内造型主管设计师陶琛对内饰设计的揭秘。


问: 请问什么是环抱星轨?


答:小鹏P5的定位是一辆家用车,我们非常注重“简单、舒适、科技”这几个关键点。对于一台小尺寸的车,更宽的IP(仪表台)视觉体验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我们采用了“环抱星轨”的概念来诠释它,用多层次多材质的横向拉伸形态从IP一直延伸到后门。我这里有一张草图和大家分享,大家可以看到我们采用超薄的大屏、极致的屏占比、悬浮的组合仪表和低矮的IP曲面处理。其中IP下部采用大面积的软质环抱设计。这些设计都是为了让车更加通透,与用户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对于舒适的考虑,我们所有需要支持的地方均采用了软质材料,而且根据使用场景的需求搭配了不同柔软度。所有可能会产生储物或运动件噪音的地方均采用橡胶或植绒的处理,这样可以更好的降低噪音,同时使用起来也更方便。比如我们门板的地图袋内侧都做了降噪纹理的处理。很多的塑料件我们采用了微纹理和双光泽度来增强它的质感和触感。这就是我们设计的一个大背景。


问:什么是智能第三空间?小鹏设计师对此有什么思考?


在中国市场,空间对于一台家用车十分重要。小鹏P5车内有26处储物空间,每一处我们都做了多轮空间验证,力求让每一个储物空间的尺寸和设计做到最大的平衡。比如你会发现门板低音喇叭在门的中下位置,这是因为在设计初期,我们就选用了小米车载吸尘器的尺寸作为参考,你把吸尘器放在地图袋里,依然还可以放下一瓶脉动。副仪表台的杯托也是一大一小,大的放咖啡杯,小的放矿泉水。P5的后排空间非常充裕,以我1.88米的身高,葛优躺地坐在车里还有2拳的余量,可以说是同级无敌了。后排座椅还采用了航空头枕,有336mm宽。而且门与座椅连接部分用了非常柔软的支撑设计。加上前排座椅可以放倒与后排一键成床,这些设计都可以给到用户更好的车内休息体验。


问:为什么要推出露营模式?


答:很多家庭用户都有出去野外露营的冲动。比如我之前去四姑娘山,就发现很多人愿意开着车在固定的广场露营,住在帐篷里。晚上点燃篝火,仰望星空;而白天大家就去旁边的温泉酒店泡温泉和享用美食。那为什么不能睡在车里呢?如果有宽大柔软的床,抬头就可以看到满眼星空,可以看幕布电影,还能喝冷饮。睡觉时打开香氛,散发着那种特别高级自然的味道。所有的一切还都可以语音控制,其他的露营者会不会很羡慕你?这就是我们想尝试去诠释的小鹏家用车吧。用一句模玩圈的话说,我可能暂时用不到,但不能没有。




接着是App里的大红人,自动驾驶产品总监黄鑫带来的妙语连珠。


问:为什么P5要搭载激光雷达?


答:激光雷达对辅助驾驶在感知方面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会极大地扩充辅助驾驶在各种用车场景的应对,无论在行车还在泊车的方面,都会带来非常好的帮助。激光雷达的引入对于我们来讲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就是在城市场景有更好地应对,因为城市环境毕竟会更加复杂,它的道路是开放的,道路的参与群体也会更多。像在高速的时候我们不用太多去考虑两轮车,但在城市道路里到处都是,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道路参与者,而且需要被辅助驾驶系统所感知。


问:XPILOT 3.5有什么进步之处?


答:相比XPILOT 3.0,XPILOT 3.5的进步是全方位的。一方面是安全的保护,因为有了激光雷达后车辆的感知能力会更强,所以它对目标的检测也会更多。第二个就是我们所讲的NGP,在行车方面不仅仅是高速,还包括了城市端,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我们先把城市NGP放在P5这款车上去做应用。然后还有在泊车方面,我们也会在停车场去做一些更大范围的探索,这也是一个场景的扩充。所以说XPILOT 3.5对辅助驾驶系统的提升是方方面面的。


问:激光雷达安装在哪里?


答:P5的激光雷达布置方式使车辆对前方和前侧路况等尤其低速域的感知盲区更小,路况信息收集更加全面,对于城市复杂路况能更提前感知,提前应对,有效提升行驶中的安全冗余,使行车更安全。安装在这个位置,如果发生事故或者碰撞,维修成本肯定会更高,毕竟多了一个传感器在那里。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就是安全性的提升,它极大地去降低了事故风险发生的概率。也就是说我们在辅助驾驶的帮助下,无论是打开辅助驾驶,还是主动安全介入,都能够让这种碰撞发生有很大幅度的下降,也意味着造成这种维修的概率会降低。安装在这个位置也是有一些保护的,它并不是在最外沿凸起的位置,装配结构上有一定缓冲保护的作用。


问:激光雷达可不可靠?


激光雷达上用的光对人类是没有伤害的,它避开了人的眼睛、包括一些动物会很敏感的波段区间。不会像大家想的像小孩子玩的那种激光笔会刺眼。第二个要说的是,关于它的整个耐用性。这么多年了,一个传感器终于走向车规,那它就必须经过我们对其它传感器一样在车上各种严苛的试验,包括环境,包括温度,包括耐用性。只有经过重重考验,才有可能正式配置到量产车型上。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