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vallhala
11-07 13:16
#鹏友们的冬季用车秘籍# 入冬三周,P7+(纯电)通勤与周末郊游实测记录,供鹏友参考。以下方法不涉及具体辅助驾驶演示,主要聚焦冬季保养、补能与舒适度管理(不同地区温度/路况/配置会有差异,请结合实际调整)。

一、出行前检查(5 分钟清单)
1)冷态胎压按铭牌值校准,低温可上调≈0.1–0.2 bar;
2)更换-25℃或以下防冻玻璃水,检查雨刮胶条;
3)查看轮胎花纹≥3 mm,必要时换雪地胎;
4)门窗密封条涂硅脂,防冻粘;
5)随车应急:反光警示牌、手电、充气泵、拖车绳、简易防滑垫、薄毯/暖宝宝。

二、补能与能耗管理
1)目的地/途中充电:在车机导航设置充电站为目的地,临近到站前保持匀速,以利电池升温与充电效率。
2)充电区间:日常 20%–85% 为宜;严寒长途可在 30%–90%;避免长期高 SOC 停放。
3)定时出发预热:出发前 30–45 分钟开启空调与座椅加热;插枪状态下预热,更省电。
4)空调设置:AUTO+A/C ON,温度 20–22℃,风量中等;先用座椅/方向盘加热,再逐步提升舱温更节能。
5)能量回收:积雪/结冰路面下调至弱或中,避免强再生导致附着力骤变。
6)停车选位:尽量地库或背风位,减少冷浸耗电与除霜时间。

三、车内温暖与防雾
1)前挡除霜优先、内外循环自动切换;上车先吹玻璃 1–2 分钟再转舒适风;
2)脚部出风+座椅加热优先于高风量热风,舒适且能耗稳定;
3)湿物(雨雪伞/脚垫)及时清理,降低车内相对湿度,减少二次结雾。

四、特殊路况与安全
1)雨雪雾:减速、加大跟车距离,尽量避免急加速与急制动;
2)长下坡与弯道:轻点刹配合低强度回收,保持车身姿态平顺;
3)涉雪起步:轻油门,必要时用防滑垫辅助脱困;
4)夜间行驶:及时清理雷达/摄像头与灯罩积雪,保持感知与照明有效。

五、个人实测要点(示例)
• 城区通勤 40–50 km/日、气温 -6~3℃,按上述策略,能耗较“无预热+高风量热风”方案下降约 8–12%。
• 充电选择靠近主干线、进出便捷的站点,避开极端低温夜间低谷拥堵时段,整体等待时间更可控。
• 车内体感优先级:座椅/方向盘加热>脚部送风>整体升温。

欢迎鹏友在评论区交流你们的 P7+ 冬季设置、充电路线与保暖好物清单。祝大家一路温暖、安全顺利。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