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大学城的绿荫深处,广东科学中心如一艘蓄势待发的"科技母舰",以木棉花般舒展的姿态诠释着科技与自然的融合。当小鹏全新P7的光翼贯穿大灯在此亮起动态灯语,这场以"科技"为母语的对话便已开启——一边是承载基础科学传播使命的科普殿堂,一边是践行前沿技术落地的智能出行标杆,二者共同勾勒出广东科技创新的现在与未来。
基础科学:从展馆展项到汽车基因
广东科学中心全新打造的"数理万象"展馆里,"旋涡保龄球"展项中涡流环形成的"流体子弹",直观呈现着流体力学的奥秘 。这一基础科学原理,正悄然支撑着小鹏全新P7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流线型车身与隐藏门把手的组合,将风阻系数压缩至同级领先水平,让每一度电能都转化为更远的续航里程。
展馆以"观察现象—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推理结论"的路径引导探索 ,这与小鹏汽车的研发逻辑不谋而合。正如"数理万象"通过123件展项串联起数理科学脉络,小鹏全新P7的16000T一体压铸车身背后,是材料力学与结构工程的深度融合;全系标配的三颗图灵AI芯片构建的2250 TOPS算力矩阵 ,则源于计算机科学对"高效计算"的持续追求。基础科学的种子,在展馆中以互动体验萌芽,在汽车上以实用技术结果。
智慧通信:从科普展品到出行实景
广东科学中心"新一代智慧通信"展的"网速大比拼"装置,让观众直观感受5G的高速率与低时延 。而在小鹏全新P7的座舱里,这一技术已实现场景化落地:基于5G网络的一体化车道级智能导航,将高精度地图与实时路况无缝融合,配合87英寸AR-HUD形成直观指引,让"智慧互联"从展馆展品变成日常出行的标配。
展馆中"远程操控机器人"展现的通信与控制协同原理 ,在小鹏的智能驾驶系统中得到进阶演绎。超级增强版AEB系统以130公里每小时的工作范围守护安全,湿滑路面AES功能精准调控车身姿态,这些功能的实现,离不开车路协同技术与多传感器通信的毫秒级响应,正如科普展所揭示的,智慧通信正在重塑人类与机器的交互方式。
绿色科技:从环保理念到实践落地
广东科学中心的建筑本身就是绿色科技的范本,通风优化与节能设计贯穿始终,而"探秘海洋"馆对红树林生态价值的阐释 ,则呼应着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命题。这与小鹏汽车的绿色基因形成深刻共鸣:全新P7采用的免热处理铝合金一体化压铸技术,在提升车身刚度60%的同时实现轻量化减重,直接降低能耗与碳排放。
这种共鸣更延伸到科普实践中。如同广东科学中心通过"馆校结合"传播环保理念 ,小鹏公益发起的"低碳出行家"项目,已将汽车绿色技术转化为250余场科普活动,让2万名青少年理解新能源与可持续生活的关联。当展馆里的棱皮龟标本诉说着生物多样性的珍贵 ,小鹏全新P7的AI电池医生正以18层防护与全生命周期监控,守护着电动出行的环保价值。
当小鹏全新P7的光翼大灯与广东科学中心的场馆灯光交相辉映,这场对话迎来了最动人的注脚:科学中心是科技知识的"解码器",让高深原理变得触手可及;小鹏汽车是科技应用的"转换器",让前沿成果走进日常生活。从基础科学到智慧应用,从科普传播到实践创新,二者以各自的方式证明:科技的终极意义,在于让知识可感、让生活更优、让未来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