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G6用车分享】一次关于NGP跟车的碰撞经历和思考

头像
明悜
09-09 18:00

2025年9月8日早8:02,于城市道路行驶中,我驾驶的小鹏G6 2023款 700四驱版经历了一次与前车的低速碰撞。以下是基于行车记录仪视频与数据的客观回顾,希望能为车友提供参考,也期待小鹏能进一步优化智能辅助驾驶逻辑。

📌 事件经过(时间轴依据记录仪数据):


08:02:20 前方灰色车辆开始向本车道汇入,此时G6车速为11km/h;


08:02:23 灰车汇入一半,G6车速由16km/h降至15km/h;


08:02:24 灰车完全汇入本车道,G6车速由15km/h降至13km/h;


08:02:25 跟车状态,车速由13km/h降至11km/h;


08:02:26 跟车状态,车速11km/h,灰车突然刹车;


08:02:27 发生碰撞。

📸 记录仪截图清晰显示:


08:02:27碰撞过程已附截图,关于此过程欢迎大家踊跃查看发表自己见解。

🤔 分析与思考:

1.
​​NGP在低速跟车场景下的局限性​​:本次事件中,系统对前车汇入和突然制动的响应略显滞后,尤其在车速低于20km/h时,跟车距离控制偏近,未能预留足够安全余量;

2.
​​AEB触发时机​​:虽最终刹停,但碰撞已发生,说明制动介入时间点可进一步优化;

3.
​​数据与体验的落差​​:作为车主,我理解辅助驾驶并非完全自动驾驶,但此类低速跟车场景正是用户期待NGP能精准覆盖的典型工况。

🔧 建议小鹏官方优化方向:


细化低速(<20km/h)跟车逻辑,动态调整跟车距离,尤其在雨天等低附着力路面;


强化对前车突然汇入+即时制动场景的识别与响应速度;


考虑通过OTA推送针对城市拥堵跟车的专项优化策略。

作为小鹏车主,我依然认可NGP的实用性,但也希望厂商能持续迭代和优化此类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对于拥堵情况下其他车辆汇入后,跟车速度及跟车距离的把控。事故已快速处理完成(8点08分即已完成拍照记录并正常驶离),避免早高峰影响其他车辆的通行。欢迎车友们理性讨论,共同推动智能驾驶进步。

(注:本文仅基于个人经历客观陈述,已隐去涉及隐私的路牌及车辆信息。)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