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提车刚好一周,开了1343多公里,分享下用车体验吧

头像
天天开张,建设一方
08-05 23:20

7月19日在南京定的车,版本是G7Ultra,由于我旧车是杭州油车指标,为了保留指标,28日在杭州提的车,一周使用下来,整体感受是很好的,家人也很喜欢。不过因为我的旧车是GLE,家里另一台是第一批MODEL3P,所以结合这两台车多年的使用感受,与G7做个详细的对比吧。
先说几个缺点,有些问题也许可以后续系统上优化。
1.遮阳板的丝杆不能伸缩,这是一个很常用的功能,遮阳板转到侧边不能拉伸,是根本起不到侧边遮阳的作用的,gle是可以的。
2.中控屏幕右上角的时间位置不太合理,开车时看时间是比较频繁的,右上角距离很远并且很小,扭头幅度太大,HUD上也没有时间显示,建议后续系统升级可以像特斯拉一样时间放在屏幕中间,或者HUD上增加时间。
3.方向盘的自定义快捷键可以增加紧急录像功能,现有的4个选项确实不太常用,紧急录制也许更合理,既然是紧急,就得随手可以按到。
4.多媒体后视镜在下雨天,摄像头积水严重,基本等于完全失效。
5.后雨刷位置太靠右侧,并且范围很小,关掉多媒体能看到的区域也基本作用不大,形同虚设。
6.最常用的是前雨刷喷水擦玻璃,按压时候极其容易拨动拨杆成转向灯,拨杆阻尼应该再紧一些,使用逻辑和奔驰与特斯拉是一样的,奔驰和特斯拉上都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7.左右后视镜没有防眩目,这个确实有点可惜。
8.手机蓝牙靠近解锁其实很反人类,特斯拉是靠近后拉动门把手才解锁开门,这样更安全。
9.关闭动能回收后,竟然完全不回收蓄能,特斯拉在关闭单踏板模式后,行驶中松油门滑行时是依然保持能量回收的,并且不会有明显刹车的感觉,但是G7在关闭动能回收后,滑行依然耗电,这也就造成了更多能耗,开启动能回收最低也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刹车感觉,坐车很不舒服。
10.续航,我在全开电(空调、灯光、音乐)情况下,关闭动能回收,高速时速在120以上,竟然能耗到达17.6KWH,这个着实有点高,总实际历程算下来只有450公里左右,感觉最大问题是完全没有回收动能的原因。
11.后驱车,电车扭矩大,可能这些年四驱开的习惯了,在压桥梁金属接口或者过减速带时,有明显感觉后轮打滑,雨天弯路时候,也有明显感觉前轮抓地力不足,有点飘。
12.氛围灯,模式有点单一,呼吸模式不够丝滑,常亮又显得单调,音乐模式又太激进,我最后选择车速模式。
13.尾灯转向灯不是流水车灯,略微有点遗憾。

再来讲讲优点。
1.隔音,不弱于GLE,接受范围内。
2.音响,虽然不是品牌音响,但是自定义调整好后,还是比较耐听的。
3.hud,这个hud实在是太香了,导航时基本不用像开特斯拉一样,时刻要瞟一眼中控屏幕,避免走错路。
4.AI语音助手,明显智商很高,可以连续给指令,与特斯拉比简直就是大学生比幼儿园的区别,小P非常好用。
5.空间,我身高186,座前后排空间非常大,头顶距离也足够大,完全没有压迫感,车身比gle矮很多,车内空间却大很多,非常厉害。
6.座椅,有按摩、通风,开长途不闷热,虽然按摩的力度不是特别大,能接受,如果以后能再加强下力度就更好了。
7.自动大灯,比特斯拉更人性化,夜间长途经常会晃大灯,特斯拉晃大灯就会取消大灯自动的选项,小鹏不会影响,而且识别远处车辆开启大灯更合理,非常赞。
8.后排屏幕可以直接控制副驾的位置和角度,感觉这是为网约车做铺垫。
9.车顶玻璃的隔热防晒明显比特斯拉效果更好。
10.内饰整体设计适中,在简约与繁杂之间,不会显得臃肿,我选的是暖阳橙的内饰,有生命力,毕竟车内才是取悦自己,所以外观也就选了灰色, 其实我更喜欢绿色外观。
11.自动泊车,反应很快,比特斯拉还顺滑激进,gle的自动泊车就是个傻子。
12.ai底盘舒适度很高,比gle更平顺,路面颠簸没有明显的震感,小坑洼也不是明显的上下晃动,很舒服,和特斯拉就不用比了,特斯拉没有舒适性!

很可惜定的是Ultra版本,还没有体验到智驾,之前开特斯拉跑长途很舒服,最近也看了新的公告,发布的时间计划也会提前,真的好期待,现在只能用自动泊车解解馋了!

最后,因为之前gle和特斯拉都开的比较久,所以在驾驶配置上,方向盘略微增加些力度,刹车设置的也偏硬一点,整体的驾驶感觉几乎和gle一样,感觉很适应。
定G7前本想定G6的,结果正好赶上G7发布,各方面更优秀,价格也在接受范围。正巧人生进入新的转折点,艰难的生活下,选择独自重新开始,也希望小鹏会带来新的希望,砥砺前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上图: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