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划三年的G9落地了!



关注这个车子三年了,上周终于提回来了。
先说我的买车逻辑:3年前本来是准备提个比较贵的车子,可人家尊贵的宝马就是不怎么降价,后来试了Q7,途锐,大切,卫士,但不觉得惊艳,因为还没有我2.0的捷豹XE起步快;然后我换了个思路,不如一辆换两辆,一部油车一部电车,那油车就得满足以后开的少,但不要那么容易坏,于是就买了油混汉兰达,而且试驾的时候觉得这车起步比那些3.0T的车子更加轻盈,骂骂咧咧的说着40万买个顶配汉兰达内饰真糟心,但是提完感觉还不错,把开了27万公里的小豹子送人了(可人家又送我一部3.0自吸的x3给我开,还给买保险),那个时候我就在关注下一辆电车应该选哪一部。
第一部试驾的是毛豆Y,那会儿还是强制单踏板,疲于奔波的人最重要的松弛感在单踏板模式下绝对是雪上加霜,车是真紧啊,开起来是真带劲,可是悬挂真心硬,方向盘太战斗了,已经和我的需求匹配不上了。试了L9,坐后排被朋友开吐了;ET5T的4s过百让我上头,可是蔚来高级感的代价是续航焦虑(极致实用主义者认为真实续航必须500km以上才够)。
第一代G9真心让我上头,没有出手在观望,首先认可的是外观,油车的对标我认为是途锐,大小合适,造型经典。第二代试驾了一下,挺好,但是那会儿有一个认知:30万以上纯电5座有点儿智商税了,再等等。第三代发布其实就等垫出去的工程款回款下定。6月30号因为在app上加了个心愿单,有销售主动联系试驾,也就是走个过场,唯一关注点是人机共驾,也顺便看看内饰实际颜色。没有现车配置,忙活了几天钱到位了,本来想等一等理想i8看看,但是我认知清晰:电车是给我自己买的,我不需要那么大的空间;车太大开起来的感觉本来就不好。G9大小刚刚好,没有选华为系是因为我讨厌华为,他强任他强!
旅游的早上雨下得大,就在清远定了车。我在负担的起的情况下车子都选顶配,当然我需要双电机,满足偶尔的激情,没想到有两台现车(应该是按试驾后的意愿提前准备的),周二下单周五提,和大儿子一起去办手续,顺便让他帮我记录讲解过程,100G终身流量买了,3M膜贴了,头枕安排了,遮阳幕装上了。
开了一周,试了智驾,还在磨合,不会天天开辅助驾驶:NGP某些路段太慢,LCC在车少的路段挺野的;我自己停车比APA要快(毕竟已经50万公里驾龄了),但是有时候我需要,高速很需要,之前汉兰达我上高速就是ACC。但是车子本身的驾驶感受上乘啊,保时捷的8速双离合也没那么顺那么人车合一,还没上高速,但可以想象得到高速感受更佳!车子是用来开的,很满意!
今早家附近S4超充站迫不及待的去试下充电速度,比我想象的慢,360kw的桩,从41-100用来28分钟,峰值功率190+,没上200,应该是整个充电站总功率不够,下次我试一下家周边的400kw和600kw第三方桩(桩多,应该总功率配置高,在线充电少,应该有利于单桩吃功率)。
内饰味道有点,不知道多久可以消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