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7长途自驾:规划到位,从容应对




上两周开P7自驾信宜茂名,返程430公里特意做了规划。提前查充电桩、巧设车辆状态,中途补能又歇脚,一路从容不慌张,高效又舒心。所以分享一下我的规划方法:一举三得巧妙规划。

1️⃣【行驶续航情况】:
①第一段路:
从茂名出发时,P7仪表盘上的WLTP续航显示564公里,刚好够覆盖全程。但出发前我还是打开导航查了沿途在粤西地区的充电桩——不是担心续航不够,而是想试试中途补能能不能让整个行程更从容。
早上10点11分,满载5人的P7驶离茂名。后备箱和前备箱都装满行李和农特产。 室外27度的气温不算高,空调调到23度三档风,能量回收设成低。这种设置其实经过多次验证,高速上反而更省电,不用频繁踩加速,动能回收的拖拽感也弱,家人坐着舒服。
两个小时十二分钟后到阳西服务区,128公里的路程跑下来,续航掉了141公里。算下来达成率90.8%,能耗14.9kWh/100km。这个数据有点意外,毕竟全程满载,还开着空调,有一大段是国道,跑国道还是挺省电的。

②第二段路:
12点45分拔枪出发,室外温度已经窜到34度。但是我提前了5分钟开了空调。所以一进车也不会觉得太热。

刚上高速就塞车,前方车流明显变慢,导航提示三公里外有事故。果然,接下来的40多分钟基本在龟速挪动。好不容易遇到四车道的开阔路段,感觉塞车耗了很多时间,就踩深点电门赶时间。
下午4点51分到目的地,续航还剩67公里。这段303公里的路程,消耗406公里续航,达成率75%。后来算了笔账,如果没在阳西补那49公里,按这个达成率,到深圳时续航可能只剩18公里。

行程记录对比才发现,两段路的差异藏在细节里。第一段平均速度60.5km/h,最高123.2km/h,国道的限速和红绿灯反而让能耗更稳定;第二段平均82.3km/h,频繁加减速比匀速更费电,加上堵车时空调不停运转,能耗自然上去了。

2️⃣【中途补能规划】:

①补能规划目的:
• 一是补充续航,应对突发情况。在阳西服务区仅用11分钟就补充了49公里续航,为后续行程中的堵车、提速等增加能耗的情况留出缓冲空间,避免到达目的地时续航过低的尴尬。
• 二是兼顾就餐,节省时间。充电期间可以去便利店购买食物,实现补能和午饭无缝衔接,不用专门为吃饭额外停留,提高了行程效率。
• 三是提升体验,让家人舒适。利用充电的间隙,乘客可以下车活动,缓解长途乘坐的疲劳,同时避免了因担心续航而频繁调整驾驶方式导致的不适感,让整个行程更从容。

②实况:
阳西服务区的充电桩比想象中更宽裕,40个桩只有少数的车在充电。把车停稳时刚好12点35分,插枪、扫码、启动充电,整个过程没超过2分钟。

12点35分插枪充电,手机APP显示开始计时。去便利店买了三明治和咖啡,找张桌子坐下慢慢吃。

阳西服务区稍作停留,买份简餐慢慢吃。十多分钟里,电补了,家人休息了,东西也吃了。上车继续赶路,轻松又惬意。

11分钟充了49公里续航,花了10.09元。这时候才注意到充电数据:7.3度电。

3️⃣【总结】:
现在每次规划长途,我都会在导航上标记两个充电桩:一个是理论上需要补能的点,另一个是提前50公里的备选。就像这次阳西服务区的40个桩,看似冗余的选择,反而让整个行程少了很多算计。毕竟开电车出门,算路不算电,即高效又从容,一举多得,才是最舒服的状态。所以,只要规划到位,就可以从容应对好你的电车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