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鹏G6用车报告|2万公里&2025半年用车分享




一眨眼。2025 年已然过半,作为四线城市的鹏友,每天往返不超过10km的通勤距离,终于在6月底,我的小鹏G6 580pro总里程突破了 2 万公里。
这半年里,G6既是我打工人的通勤的伙伴,也是热爱生活长途出行的好搭子,从日常代步到假期远行,每一段路程都无不让我感受到智能科技出行的享受!下面通过驾驶体验、智驾表现、能耗及充电表现等方面,回顾一下我这半年以及2万公里节点的用车体验。


一、驾驶体验:操控稳定,智驾可靠好用
1️⃣动力与操控:灵活响应,十分稳定
虽然我的G6是单电机版本,但配备了20寸轮毂,使得拥有了更好地抓地力,日常驾驶中,电门踏板的响应十分线性,轻踩时动力输出柔和,适合拥堵路况;深踩时则能瞬间爆发推背感,高速超车时信心十足。
而且方向盘转向精准度值得称赞,无论是窄路会车还是连续弯道,都能精准控制行驶轨迹。而且三种转向力度模式适配不同场景,运动模式在山路和高速驾驶时的手感很扎实,舒适模式则适合城市通勤的轻松操控。同时加上祖传的“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悬架组合,在平整路面能过滤掉大部分细碎震动,在高速上也能保持很稳定的运动状态,同时过减速带时车身姿态稳定,虽然整体偏硬(舒适性不如全新 G6),但过坎和烂路绝不会感到懒散。


2️⃣智能辅助驾驶:高速表现亮眼,基础功能够用
虽为Pro 版本,缺失了端到端的城区 NGP,但高速 NGP 和 LCC(车道居中辅助)已能覆盖90%的长途需求。高速 NGP 的车道选择逻辑很智能,会主动避开大货车所在车道,超车时打灯变道的动作流畅自然,接近前车时减速平顺,完全没有突兀感。
记得五一期间在暴雨天气和夜间行驶时,毫米波雷达与视觉融合感知系统依然稳定,能准确识别前方车辆和车道线,连续3小时高速路段实现零接管,极大缓解了驾驶疲劳。


二、能耗表现:续航扎实,场景差异明显
我日常通勤以城市道路为主,驾驶风格偏温和(动能回收调至最低+单踏板),半年来城市电耗稳定在 11-12kWh/100km。选择 CLTC续航显示模式后,满560km的表显里程很实在。

比如上周的溶洞之旅,即便是在40度高温环境下,也能实现11.9kWh/100km能耗表现,表显续航达成率超过92%!里程焦虑是绝对不存在的。


值得一提的是,更新后的动能回收系统的调校很友好,堵车时单踏板模式能减少刹车操作,提升驾驶流畅度。
👉🏻五一假期实测满电跑高速,以 110km/h -120km/h 左右的速度行驶,从景德镇出发往返赣州,途径南昌、丰城、兴国等地,预计高速占比80%以上,根据APP能耗数据可以看到,5天时间里共计行驶了总耗电量为205度,平均车速63.3km,平1245.9km,均能耗低至15.5kwh/100km。

三、充电体验:快充高效,800 V名不虚传
800 V高压平台对于四线城市满大街的400V新能源汽车简直就是不要太先进!在家里附近的充电桩站使用 240kW 充电桩,电量从 30% 充至 80% 仅需 22 分钟,充至 95% 也只需 35 分钟。充电过程中功率曲线很稳定,从 30% 到 60% 能维持 130kW 以上的高功率,60% 至 80% 缓慢降至 100kW 左右,最后 5% 为保护电池降至 50kW 以下,整个过程没有跳枪或功率骤降的情况。(以在南昌吾悦站超充为例,39分钟完成33%-100%补电,虽比不上现款5C功率,可以是宝刀未老!@充电小助手 )


而且作为小鹏的忠实粉丝,每次外出都会打卡当地的小鹏超充站,而且通过小鹏 APP 提前查看充电站实时排队情况,同时利用积分支付,在节假日期间出行完全可以实现0成本出行。


四、总结:2 万公里后的结论
经过半年 2 万公里的深度体验,小鹏 G6 580pro 的表现超出预期:强劲的动力储备、扎实的续航能力、高效的充电速度,完全能满足家庭用车的多元化需求。虽然底盘调校、后排座椅实用性等细节存在小缺憾,但瑕不掩瑜,综合产品力在同级纯电SUV 中极具竞争力。ps.又是羡慕全新G6的一天~


接下来的半年,我会继续记录它的表现,期待后续 OTA 升级能带来更多惊喜。@鹏友大管家

#暑期出游季 晒鹏式充电假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