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9路巴士
07-08 11:03
新能源汽车VLA系统(信息仅供参考)

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是融合AI视觉感知、语言理解与动作控制的智能系统,为新能源汽车构建“类人智能大脑”,推动自动驾驶从规则驱动迈向场景理解。

核心价值

1. 突破传统局限:传统自动驾驶依赖预设规则,难以应对施工绕行等未标注场景;VLA通过海量数据学习形成常识认知,可自主处理“鸭子过马路”等抽象场景,无需预先编程。
2. 深度交互与决策:具备“听看想做”能力,支持自然语言指令(如“找安静咖啡馆”),能解析“雨天路滑”等视觉信号并输出连贯策略(如黄灯时减速观察)。
3. 提升可靠性:端到端学习降低数据标注成本,习得人类“车感”(如预判前车变道),还可应对潮汐车道等复杂场景。

应用场景

- 乘用车:日常出行可动态导航、130km/h时速下AEB自动刹停、响应乘客状态(如儿童入睡调小音量);长途驾驶能预判交通态势、适应雨雾环境。
- 商用车:物流领域优化路线与车队管理;Robotaxi依托低时延提升效率,增强复杂场景处理能力。
- 特殊场景:支持矿区/港口作业、灾害救援中的路况识别与路线规划。

发展方向

- 技术突破:通过DeeR-VLA框架等优化算力,引入3D视觉与多传感器融合,构建车云协同架构。
- 商业化路径:聚焦Robotaxi等场景,未来向乘用车普及;依托硬件复用与规模化降低成本。
- 规范与融合:明确责任认定与安全标准,以联邦学习保护数据隐私;探索与电池管理、智能座舱的跨领域整合。

挑战与应对

面对算力消耗大(如小鹏G7 Ultra需2250 TOPS)、数据质量参差、仿真模型37%决策偏差等问题,可通过动态算力调整、数据清洗、“世界模型”模拟极端场景解决。

VLA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核心,未来将推动自动驾驶升级为全场景“移动出行伴侣”。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