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灵感
以传统风筝的流体力学结构(菱形/翼型)为基础,结合现代飞行汽车技术和线控系统(Fly-by-Wire),打造一款轻量化、可自动驾驶的空中交通工具。风筝的“线”演变为能源传输与控制的媒介,车辆既能独立飞行,也可通过“风筝线”与城市能源网络连接。
核心设计亮点
风筝仿生外形
气动翼面:采用可变形机翼设计,类似风筝的柔性骨架+蒙皮结构,飞行时可展开(翼展5米),地面模式收缩至2米。
轻量化材料:碳纤维蜂窝结构主体,覆盖太阳能薄膜(为辅助供电系统供能)。
线控系统(Kite-by-Wire)
智能缆线:
能源传输:高压无线充电缆线(直径3cm,可伸缩500米),连接城市高空充电基站,实现空中续航。
控制信号:光纤内置缆线,传输实时飞行数据至中央AI。
紧急脱离机制:遇到极端天气时自动断线,切换至车载电池动力。
混合动力推进
主推进器:四组涵道风扇(隐藏于机翼内),通过线控调节推力矢量。
辅助动力:风筝线连接时使用地面供电,断线后启动氢燃料电池(续航200公里)。
自动驾驶与姿态控制
AI风筝算法:模拟风筝自主平衡原理,通过气流传感器+AI实时调整翼面曲率,抗风等级达7级。
乘客舱稳定系统:陀螺仪悬浮座舱,与外部翼体解耦,减少颠簸。
使用场景
城市空中通勤:在指定“风筝航道”内飞行,线控连接高空充电网络。
紧急救援:快速投放至灾区,缆线可兼作物资吊运通道。
休闲模式:手动线控体验“放风筝”乐趣(需在安全高度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