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硬件级图像增强术,给摄像头每个像素配个“小电容”。强光时,多余电荷跑电容里,保住高光细节;暗光时整合电荷,提升感光。比如小鹏的车用这技术,动态范围涨9倍,逆光能看清隧道口障碍,夜里能“看”150米远。比起传统HDR多帧合成,它单帧处理没延迟拖影,响应快100ms,还省20%算力,效果快接近人眼了。
和传统技术比,LOFIC超“省钱”,例如小鹏的P7+直接取消激光雷达,智驾硬件成本减少。精度上,虽说激光雷达三维建模强,但小鹏AI鹰眼的纯视觉效果也不错,可靠性方面,纯视觉也能识别和应对约80%极端场景。
未来咋发展?算法上,像特斯拉FSD V14用新架构,据统计事故率能降低至人类1/12。小鹏2025年的10 EFlops云端算力,训练大模型能覆盖交警手势等场景。硬件上,豪威集团把LOFIC和像素级AI结合,进一步提升弱光性能。
行业技术分两路方向:中高端车仍用“激光雷达+视觉”求稳,大众市场纯视觉把智驾成本压到10万级,2025年L2+渗透率或达65%。但挑战也有,比如极端天气(大风可能引发广告牌晃动、树叶遮挡镜头、车辆侧滑等动态干扰,纯视觉系统图像处理可能出现拖影、延迟);政策也要求智驾OTA前需备案验证导致更新频率大幅下降。
LOFIC靠硬件创新打破纯视觉瓶颈,让摄像头替激光雷达成为可能。未来低成本、高算力推动纯视觉在中低端普及,高端车则仍需依赖多传感器。虽有天气和法规因素,但大模型和车路协同正让“纯视觉自动驾驶”逐步成为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