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鹏P7+西北环线数据实录:8680公里验证一级能效含金量




2月18日-3月5日完成了深圳-敦煌大环线,我将用多组真实数据还原这趟能效革命之旅。所有数据均来自车机系统及充电账单,为新能源长途自驾提供参考坐标系。

一、智驾系统:86.65%覆盖率的硬核解析
总里程:8680km
总智驾里程:7518km
智驾占比:86.65%

数据解析:
1.小鹏的纯视觉智驾系统已展现较高成熟度:在常规长途行驶场景中,智驾占比高达98.67%(单日最高值),手动介入仅占1.33%,主要用于出入高速匝道及主动前往充电站等复杂场景。
2.但在恶劣天气下仍需谨慎使用,3月1日至3日积雪路段期间智驾率显著降低,尤其3月2日严重积雪日智驾率仅5.6%,接近全程手动驾驶。
受影响路段:敦煌-德令哈-青海湖段
其中德令哈-青海湖路段,智驾率几乎为0,积雪路段开车太恐怖了,南方人轻易不要尝试,同时,防滑链也不是很好用。

(大概这么点雪)
3.当前智能驾驶仍为辅助工具,雨雪天气或复杂路况时建议主动接管车辆,始终以安全驾驶为核心,系统使用需结合实时环境灵活判断。

(这种情况一定要手动)
二、补能经济性:73%免费充电的出行革命
充电总支出:2136.16元
免费权益抵扣:1587.31元(74.3%)(注:没有免费权益的话,这个钱也是要的!)
实际支付:548.85元(25.7%)
充电设施分布:
接入小鹏自营桩:23次(占充电次数的68%)
非小鹏快充桩:11次(均为120kW以上设备)

数据解析:
1.小鹏自营充电桩整体覆盖率高
小鹏自营充电桩整体覆盖率能满足大部分需求,但在高速公路这场景仍然需要依赖第三方充电桩。敦煌作为热门旅游城市,目前仅配备2个功率为20kW的自营充电桩,而新款G6车型已支持5C超快充技术,现有低功率设施明显无法满足需求。建议优先在敦煌这类高频旅游目的地补充高功率自营充电桩,以适配新车型性能并优化用户体验。
2.小鹏自营充电桩充电损耗率低、综合用电成本低
通过车辆SOC变化值及充电订单充电数值计算充电损耗率,损耗率 = (标称电量 - 实际充入电量) / 标称电量 × 100%。电费=总电费/充入电量

3.异常案例警示
3月2日青海德令哈小鹏官方充电桩损耗率高达36.46%,主因当日积雪低温且未提前进行电池预热,导致电能转化效率骤降。寒冷地区充电前务必开启电池预热功能,减少环境温差对充电效率的影响。
三、能效表现:20寸轮毂下的17.8度答卷
1.基础工况
环境温度:-5℃至5℃
载重情况:全程4人+行李(总质量约320kg)
轮毂配置:原厂20寸运动轮毂
2.能耗结构解析
总平均能耗:17.8kWh/100km
驱动电耗占比:86%(15.3kWh/100km)
温控电耗占比:14%(2.5kWh/100km)
3.轮毂影响实证
对比18寸轮毂工信部数据(16.9kWh/100km),能耗增加12%
风阻系数优势补偿:通过0.236Cd超低风阻,挽回4.2%能耗损失
实际净增加:7.8%(与理论值基本吻合)
4.温度敏感度曲线
最佳工况段(5℃):16.2kWh/100km
低温工况段(-5℃):19.1kWh/100km
能耗波动率:±8.2%(优于行业平均±15%水平)
四、核心数据对标(工信部一级能效认证标准)

结束语:
当智能驾驶持续吃掉枯燥的直线里程,当补能成本被压进一顿火锅的价格,电动车不再只是城市通勤的绿色标签。它正演化成一把解锁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钥匙——从岭南丘陵到祁连雪山,从充电地图上的一个光点,到地平线上连绵不绝的公路网,技术迭代与基建狂魔的共舞,终将让「诗与远方」成为触手可及的日常。争取一步一步把整个地图点亮~~
#小鹏自驾之旅# #能耗报告# #小鹏真智驾全国都好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