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角度来看,图灵AI芯片的AI算力约为700Tops,接近3颗主流智驾芯片的水平,与英伟达最新的AI芯片Thor接近。它还集成了2个自研神经网络处理大脑,针对神经网络做了特定架构处理,利用率比通用车规高算力芯片提升20%,最高能处理300亿参数的大模型。这表明小鹏在芯片设计和制造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能够满足智能驾驶对大算力和高效处理的需求。
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当前智能驾驶领域对大算力AI芯片的需求强烈,而英伟达Thor芯片量产遇阻,这为小鹏自研芯片提供了机遇。小鹏通过自研芯片,能够实现更高效的智能驾驶软硬件一体化,重新掌握智驾技术主动权。此外,蔚来、理想等车企也在积极推进芯片自研,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从未来应用角度来看,图灵芯片不仅将应用于汽车领域,还将拓展至AI机器人和飞行汽车等前沿领域。这显示出小鹏对未来智能出行的全面布局,有望在多个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和应用创新。
不过,图灵AI芯片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模型参数量的增加可能带来推理延迟的问题,小鹏尚未公开具体的解决方案。此外,如何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总体而言,小鹏图灵AI芯片二季度上车,是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重要一步,不仅有助于提升其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也为未来智能出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