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小鹏记忆(一)——提车一周年纪念




今天是2025年2月27日,正好是我的小鹏G6提车一周年的日子,同时行驶里程数也达到了一万多公里,所以我写下这篇文章来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说下我从购车到用车这一年多来的经历和体会,算是做一个回顾吧。
一、从油车到第一台新能源车
按照时间轴,先说下我买车的经过吧!在决定入手新能源汽车之前,家里开着的是一台服役十多年的燃油轿车,主要是老婆上班代步通勤使用,平均一个月加三四次油,随着国内油价持续涨价,每个月油费支出有点多,加上后来有了孩子,原来的轿车空间感觉不够大,就考虑换购一台新能源SUV汽车。

(入手新能源之前的油车,这是置换转让之前的留影)
那时候也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的时期,大方面说有国家补贴政策扶持,小方面说自从私家车飞入寻常百姓家,大部分家庭的油车也到了服役十年以上考虑置换的时候,所以各个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且大多在人流量大的商场展出,方便人们在逛商场的时候参观。商城里通常都有给小盆友玩的海洋球或者沙池,孩子在里面疯玩,家长就坐在外面刷手机,我则趁机去各个展厅看汽车。
那时候商城里展出有我没怎么听说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例如冰淇淋、小蚂蚁、天际、钇为等,以及我们本地的宝骏、五菱两座车,这些车都偏小,续航里程也少,自然不符合我考虑的全家出行的需求。我还看到“创维”汽车,当时莫名诧异,怎么做电视机的也开始造车了?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蔚小理”这御三家在我所在城市的商场倒见的少,印象里在露天展厅看到过理想ONE,无论是造型、内饰、屏幕还是价格,都给我留下很深印象——毕竟,买什么车的前提是——能买得起什么车。


(人流量大的商场里会展示各种品牌的新能源汽车)
距离我上次购买油车已经过去了十多年,车辆行情尤其是新兴的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方式早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大一点就是过去在4S店买车是要和销售“谈价格”的,口才好的话还能砍下不少,而新能源车时代都是在手机app上下订,然后可以看到交付进度,订金在规定时间内还能退,伴随科技的发展也改变了传统行业的销售模式。
开了多年油车的我第一次开电车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安静”,再也听不到发动机的轰轰声,而且加速特别快,这点也非常对我的胃口。而老婆对试驾毫无感觉,女人对电子产品和汽车的理解就和男人对衣服和化妆品一样,她意思是只要不用每个星期加油,什么车都可以。
通常家里买大件是谁出钱谁拿主意,考虑换车的目的还是老婆上班代步(我那时候是开电驴上下班),所以买什么车我给了她很大的选择权,然后她就按照女人的逻辑——颜值即正义——选了欧拉好猫。虽然我也是猫奴,但养一只猫和开一辆长得像猫的车,还是有还大不同的,听到这个选择我一句话说不出,摁住自己反悔收回她选择权的冲动,选了一个偏远的4S店,订金是老婆欢欢喜喜交的,我在旁边强颜欢笑。


(饭卷:主人,为什么长得像我的车你不喜欢?)
交完订金几天,我的一个同事入手了当时特火的BYD 宋Plus-DMI,然后和我巴拉巴拉吹了一通它的刀片电池如何如何之好。其实在下订好猫之前我也试驾过BYD的海豚,对这个车感觉一般,尤其是内饰,略显粗糙,但是如果和好猫放在一起,我会毫不犹豫选海豚。
我对好猫的外观耿耿于怀,这车无论造型还是内饰都是针对女性司机量身打造的,我相信绝大部分男车主有同感。自从同事和我说过之后,我又去了一趟比亚迪的店特意看了宋Plus,这款车分DMI和EV两种,样子都差不多,其实我之前也看过,但是价格比海豚要贵好几万,就没多想,如今老婆选了我很难接受的好猫,我觉得再不下决心以后就真的要开好猫了。

我迅速做了一个决定:退订好猫,加钱改订BYD 宋Plus-DMI,原因有三:
其一、宋Plus-DMI虽然是混动,纯电续航也有110km,加满油也可以开好几个月,除了充电频繁一点,这点也满足老婆的要求。另外,DMI插混在满油满电情况下理论上可以跑近千公里,这样也满足我们出远门的需求,而这是纯电的海豚或者好猫都不具备的,有了它,原来的油车可以放心卖掉了。
其二、宋Plus这个SUV空间够大,好猫和海豚顶多算是都市小SUV,体量上无法比,符合我们的购车初心,这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宋Plus造型中性,男女看了都过得去,尤其是,“宋”这个车标是左右对称的,符合我的审美,对老婆来说,从10万到15万,开更贵的车,何乐不为?
唯一让我肉痛的是,每个月还的车贷增多了,而那时候车贷的利率比现在高得多,并且提前还贷还要交违约金。
以上就是我选购第一辆新能源车的经历,那时候考虑更多的还是续航和空间,对品牌也有所考虑(毕竟在油车时代我就知道了BYD),而混动在我的理解是介于燃油车和纯电车的过渡车型,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没有发生革命性创新之前(例如固态电池能够普及商用),混动以及增程还是众多对续航里程存在焦虑的车主考虑的首选。
BTW,由于当时还是疫情时期,很多工厂停工,我足足等了半年才提车,且没有任何补偿——当时这款宋Plus供不应求,厂商是不会考虑太多优惠的。而我的那台十多年的油车也几乎在我提车同时,通过闲鱼平台,没错,是在闲鱼上卖给了同样喜欢法系车的同城车主。
二、众里寻他千百度
接下来就是小鹏汽车的故事了。
疫情期间我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变化,历史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对我而言一个变化就是孩子要准备读小学了,所以我们搬了家,新家距离我上班的路程比较远,通勤时间也长了,对于大城市的鹏友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习惯了开电驴通勤的我来说就有点麻烦,赶上刮风下雨不说,好几次因为电驴没电在路上抛锚,那种推车几公里的经历给我留下难忘的回忆。如果乘坐地铁,需要换乘一次,路上的时间和开电驴差不多,区别就是需要买票和没有抛锚的风险,顺便走路锻炼身体……
有一次我开电驴搭一个同事回家,路上突然下起雨,同事突然对我说:你怎么不买一辆汽车上班?好歹工作那么久了,也要对自己好点啊……这句话成了我考虑购车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我开始重新看车。

在我购买第一辆混动车之后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新能源汽车行业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春秋争霸到了战国七雄的阶段,过去在商场里曾经看到的那些小众品牌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特斯拉、问界、蔚来、理想、极氪、零跑这些新能源汽车大佬以及后起之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手机一样,从过去遍地开花逐渐大浪淘沙,只有部分有资金有实力的车企顽强的活了下来。当然也有小鹏汽车。
如果说购买第一辆新能源车多少带有一丝意气(取代好猫),或者说节省油费,兼顾空间和续航,那再买一辆新能源车主要目的就是改善我上下班通勤的困扰。既然如此,混动车型就不再考虑了,纯电车型就成了首选。由于是代步性质,所以首先考虑是10万以下的五菱、宝骏这些微车型,单位里有很多女同事开,方便买菜和接送孩子,俗称“剁椒鱼头”。我去试驾了,感觉就是一个纯代步的电车,配置简单,停车也方便,有个旮旯犄角的地方就可以停,但是像我每天通勤几十公里,还是算了,再看看别的。

这时我又想起了那位女同事说过的话:年纪大了,对自己好点……是啊,我人生即将过半,上有老下有小,养家糊口带娃喂猫,买一辆车起码开个七八年甚至十几年,难道等我七老八十腿脚不利索了再去拥抱新科技么?狠狠心,趁着驾照有效,买一个稍微好一点的吧。
也就是搬家之后,原来那套步梯老房终于转手了,虽然比房价高位时损失了不少,但也极大减轻了我的各种贷款压力。这里忍不住感慨,对于我这代人来说,一辈子都在房贷和车贷等各种贷款压力下努力的活着,而我的父母辈,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贷款,反而是帮助自己的子女还贷。

言归正传。可以喘口气的我,眼光开始看向超过10万的电车,基本是国产新能源车,也有诸如本田极湃、丰田bZ4X(很奇怪的名字,老是记不住)、大众ID系列、Smart精灵这些不知道合资还是已经被国产车企(如吉利)收购的品牌,也会去试驾超出预算之外的特斯拉、理想、蔚来、问界、腾势等车型。
雷总说过,人总要有梦想,万一人家降价了呢?

(广西的车展)
我大概花了大半年时间在看车,流连于各个车展、商超门店、汽车广场……周末除了带娃都是在试驾,或者带着娃去试驾,由于这部车主要是我开,更由于上一次购车的经历让我意识到买车和装修一样男女存在着认知上的巨大差异,为避免冲突,在这过程中我就没让老婆参与。
这里就要开始说到小鹏汽车了。
其实我很早就见过小鹏汽车了,原来家楼下就停了一辆P7,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忍不住围着车端详了好久,整车看起来非常潮,现代感十足,又隐隐流露出轿跑豪车的气质,在停车场里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后来在商场里看到了小鹏的门店,于是去做了试驾,那个时候试驾的是P5,而“智能驾驶”这个在影视作品和网络上听说的词汇,终于在现实中体验到了。

当时小鹏应该还没有开通我所在城市的NGP,小鹏汽车的销售直接拉着我上绕城高速体验了一把速度和激情,自动驾驶、自动变道这些现在司空见惯的操作在当时智驾才露尖尖角的时期让我大开眼界,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个印象导致我后来去试驾其他车型都忍不住咨询智驾的功能,并拿来和小鹏对比。可惜的是P5是轿车,开惯了高视野SUV的我增购的车型还是首选SUV,不过既然是第二部车就可以不用那么大了。
体验过小鹏汽车的智驾后,我开始思索一个问题,回到初衷:我到底要一辆什么样的车?
作为一个理工科直男,分析问题习惯用排除法,或者用柯南分析案件的方法,把不可能的选项排除掉,那剩下的就是要找的“车”。预算10—20万这个区间有很多选择,首选纯电排除了一部分,SUV车型又排除了部分,那剩下需要考虑的“点”是什么?

同时作为一个喜欢游戏,热衷折腾数码的男人,我从电脑到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意识到这个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就是随着技术发展,新能源汽车就也会像“摩尔定理”一样,性能越来越好、功能越来越多、续航越来越长、价格也会越来越低。
很直观一点自从上次购车之后几年时间里,新能源车的续航明显提升了,四五百公里成为标配,连混动的续航也增加了;车机芯片和手机芯片一样成为衡量汽车性能的重要指标,同样是骁龙芯片(多么熟悉),那时候8155成为主流(2023年),甚至某些车还上到8295;此外还有激光雷达等智驾需要的硬件,还能细分出有多少线束,有多少算力,这不就像电脑显卡GPU一样,分多少显存,是DDR5还是DDR6——到如今AI时代,显卡就是算力的载体。这让我越来越感觉这个新能源汽车从某个意义来说,就是一个大型的移动电子数码产品,或者说是一个有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

思考清楚后,我心里有了数,这个价位区间的纯电车,续航已经不是问题了,况且我是市区通勤代步,足够用了,这几年第三方的充电桩也遍地开花,受益于国内的大基建,包括高速路上服务区基本都建设有充电站,即便出远门做好充电规划问题也不大。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智驾”上,如果一台20万左右的车,连智驾的功能都没有,还有啥好玩的?就像买电脑,要考虑到配置起码未来三年不至于落伍,何况是价格更贵的汽车。

在当时,我试驾过的车型里,具备智驾功能的其实不多,有的号称有智驾,但只能在高速上使用,或者仅在少数几个城市开通,有的还需要额外收一笔数额不小的订阅费。对智驾的叫法,不同车企也有不同的定义,如特斯拉是叫FSD,国产有叫NGP、NOA、NZP、ADS……大体是一个意思,并且,我发现除了特斯拉,大部分非国产车,基本没有太多智驾功能,甚至还是“油改电”的过渡产品。这是因为国外传统车企尤其BBA卖燃油车就已经赚得盆满钵满,没有利益驱动去研发新能源汽车么?还是国产车企在国家扶持下换道超车,早早投入研发,针对国人习惯和痛点狠下功夫,诞生了前有“蔚小理”,后有“问零智”等造车新势力,逐步蚕食了传统油车的市场?国产新能源车汽车无论设计造型、内饰做工、性能功能各方面都不逊色传统进口或者合资豪车,甚至在智驾方面都“遥遥领先”,而国产传统车企如比亚迪、长城、长安等也凭借原有油车时代的技术和资金积累,生产的新能源车型越来越时尚和成熟,所以,再度购买新能源车我还是考虑国产,支持国货。

一番比较下来,问界和小鹏进入了我瞄准镜,但我也就是瞄了一下,扣扳机的手早就老实的放下了。毕竟买东西也要从实际出发,量入为出,买得起才行。

小鹏那时候主推的是P5,SUV只有G3i和G9,前者是一个早已上市的车型,考虑到新能源汽车和数码产品一样,买新不买旧,而且我也逐渐意识到国内新能源车的推陈出新太快了,过去在油车时代,一款车可以卖很多年,每年也就做一点小改动罢了,而某款型号的新能源车可能上市几年就不再生产了,更不用说那些破产的车企(如乐视、恒大、威马……)。G9上市后我去看了,的确大气好看上档次,但是价格直接让我打退堂鼓。
这时候,我经常带娃去逛的商场新开了一家零跑的门店,就在小鹏店对面,而我同事也正好在那时候入手了一台C11增程版,还是从杭州提回来的。对这个陌生的品牌我上网做了一些了解,也去试驾了C11,给我感觉这个车整体设计外观内饰都还可以,符合我的审美,该有的配置也有,价位也在预算内,就是智驾方面有点欠缺。后来上网看了解到零跑会有一个出口海外的纯电新车型C10发布,其实已经在海外车展亮相了,但是国内上市还需要时间,据说各方面都会有改进,于是就等等看。

等待期间,我又去试驾了某安、某己、某氪、某吒、某维塔……,基本把我所在城市能找到的主流新能源品牌试驾了一个遍,那时候手机微信里频繁闪烁汽车销售顾问的头像。试车的时候我也发个照片给老婆参考,女人果然还是只看外表,某安的Y版直接就否了,说前脸大灯不好看;后来看了某己的LS6,老婆马上说这个好看,我连忙说价格太贵买不起,就再不发照片了。
时间很快就到了2023年年末,这个时候我已经看了大半年车,筛选的范围也逐渐缩小,最后落在两款车上。一个是小鹏基于扶摇架构在23年中旬上市的G6,一个就是零跑的国际车型C10。

小鹏G6,可以看成小一号的G9,采用了最新的扶摇技术架构,全域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设计,可以说是一个小钢炮,价格比G9低,但刚上市时入门pro版还是超出20万预算上限。我去试驾的时候,试驾车在所在城市部分路段开通了智驾,所以我第一次体验到了车子在城市道路上自主变道、启停、转弯,以及在停车场的“智能泊车”入库,这比我上次试驾P5又一次开了眼界。

零跑C10,车身内饰设计较之C11感觉更简洁,更符合我的审美,硬件感觉是堆料,车机芯片是当时最高级的骁龙8295,这比G6还好。但是C10上市时间比G6晚,从展车到店到价格正式发布过了很久,有关车身的参数也是到最后才公布。本着订金可退原则,我在C10上市时还是下了小订,先锁定上市权益。

感觉车企发布新车,都学会了挤牙膏,一次发布会透露一点信息,而且都会事先把价格抬高,把观众的预期值拉起来,等到正式公布售价都比预计少几万甚至几十万——昨晚小米刚发布的Su7 Ultra就是一例。
在某万达商场,小鹏和零跑的门店就是面对面开着,我每次去逛都会看完C10转头去看G6,两相对比,难以抉择。
从预算考虑:C10顶配的价格都没超过20万,而G6那时候还没有Plus版,入门Pro版就超过了20万;
从硬件考虑:C10的车机芯片略优于G6,车机系统支持接入手机(小鹏的车机系统要等到升级为AI天玑系统后才支持),支持安装第三方app,貌似生态上更优;还有一个看起来无关紧要但是对于南方城市很重要的配置:G6标配没有电动天幕遮阳帘,而C10有;
从主观考虑:排除车标对称这个强迫症,从外观造型来说,我内心天平更倾向于C10,因为G6的车屁股的确,第一眼看到的时候觉得怪怪的;
从智驾考虑:小鹏研发智驾的时间和技术成熟度肯定是超过零跑的,这点毋庸置疑。


那到底是坚持不超过预算原则,牺牲优秀的智驾买一辆价格合适,硬件配置也不错的车呢,还是坚持智驾优先的长远考虑?犹豫不决的时候,我和老婆在2024年春节逛商场的时候,特意带她去看了这两款车,然后问二选一的话选哪个?老婆几乎没有考虑,说选G6。我问她为何?她说:G6的仪表盘好看一点。我懵了,详细问她什么意思?她说:G6的仪表盘是嵌在(仪表台)里面的,C10的仪表盘是露在方向盘后面的……容易遭灰尘。
就这……
“那你觉得G6的车屁股怎么样?”我继续追问。
“挺好看的啊!”老婆回答。
我不知道说啥了。男女看车的观点真的很不同。
这当然不是我后来最终选择小鹏G6的理由。任何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同样,任何不以购买为目的看车都是白嫖,最终买一辆车的决定因素还是落实到口袋里的资金多少。“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什么都要”这句话的前提是,要得起才行。不差钱的话,我也不会作选择,各来一辆,一三五开G6,二四六开C10好了。
在此期间,有一个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2023年年底的时候,我一个同事去广州提了一辆G9回来,后来也成功拿到了广州黄浦区的一万多购车补贴,并享受四年充电权益(1500度)。提车回来后,他就极力游说我买小鹏G9,我说超出预算,他就继续游说我买G6,我说还是超预算,他就游说我去广州或者深圳提车,那时候小鹏有一个政策,老带新的话,新旧车主都可以拿到5000积分——现在这个政策木有了……

我倒是也考虑过这个降低购车成本的办法,但仍然举棋不定,觉得跑去广东买辆车,上当地粤牌,再把车开回来,以后再换成本地桂牌,有点麻烦,就算是人不去,把车托运回来,还是麻烦。本指望2024年春节广西也出台类似广东的购车优惠政策,哪怕少几千也好,结果等来的结果是补贴购物券(如上图),购买15—25万的新车只有2000元,指定在部分商铺才能使用,而且数量有限,先抢先得。
进入2024年,我没有等到广西的现金补贴,倒是等来了小鹏汽车的“降价”。原来每年的特定时期,多是年末,小鹏官方会有一些所谓的“专项车”(库存车)从系统里放出来促销,新能源车都是根据订单来造车,基本有多少订单造多少车,这个“专项车”通常是之前有人下订但是最后没有成交的车,已经生产出来放在仓库里1-3个月,并不是什么颜色都有,有的还有选配,比新车售价会便宜个一两万甚至更多,此外小鹏还会赠送终身电卡,具体优惠力度根据库存的时间和车身情况有所不同,有的专项车存在一点瑕疵,价格就会更低一些,如果没有“新车洁癖”,其实购买专项车是非常划算的,有点类似楼市里的“内部房源”,所以卖得也很快。

(专项车)
在2024年元旦前后,小鹏的销售就告诉我系统里放出一批“专项车”,还有优惠力度更大的展车,甚至原价23万左右的MAX版优惠后能做到20万以内,着实吸引人。这些“专项车”分布在全国各地,下订后可以运到购车人指定的地方,换句话,我其实可以订购一台专项车到广州某小鹏门店,然后我去广州提车上牌开票,一样能享受广州当地的购车补贴,这样算下来优惠+补贴,能节省很多银子,更重要是在预算之内买到自己喜欢的车。

(专项车的方向盘内饰被刮花)
巧合的是,我所在的城市某小鹏门店也恰好有一台755超长续航MAX版本的G6,还是需要加钱的颜色,原来是当作展车的,现在服役时间到了,就列入“专项车”来促销。我兴冲冲跑过去看,有点失望,因为这个车的方向盘内饰被划破了,另外车尾部估计倒车时蹭到,塑料件有明显划痕,毕竟花一大笔钱买回来的东西有瑕疵,心里过不去。
2024春节前,我在长时间看车迟迟无法决定的犹豫中感到了一丝疲倦,就像男女谈恋爱谈了几年迟迟没走进婚姻殿堂,可能就会分手。我本考虑要不做个“等等党”,先缓缓,几乎每天都接到各个汽车的销售顾问微信“轰炸”,周末频繁去试驾,也挺累的,新能源汽车推陈出新太快,再攒攒钱,等资金充裕后选择面也更广。

春节假期,我突然在某汽车平台看到一则消息,是小鹏G6官方降价的消息,我倾向性的580 MAX版本已经接近我的预算上限,几乎同时,小鹏销售顾问也给我发来消息奔走相告。假期结束,我去到小鹏门店了解情况,这时候我开始考虑首付和贷款几年的问题了,同时也需要做一个决断:如果买小鹏G6,买哪个版本?人生处处是选择啊!
有钱的话,我肯定是考虑顶配,毕竟一分钱一分货,颠扑不破的真理。问题是兜里没那么多银两,如果小鹏不官降,我估计还会继续观望的。
还是用排除法。通过长时间的看车,上网了解,我知道了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的区别,对于我这种代步需求的人,又在炎热的南方城市,买580续航的磷酸铁锂就很合适,755充电也建议不要充满,实际续航里程没多大差别。然后就是Pro和Max版本的选择。
我那个购买G9 Pro版本的同事,为了5000积分也很拼,看得出我囊中羞涩,就建议我买Pro版本,按照他的说法,Pro和Max就是智驾区别,前者只能在高速上用,后者可以在市区里用,2024年初我所在的城市是还没开通城市NGP的(开通城市NGP是5月份),同事又说在市区开智驾不安全,还是自己开为好。
我是这样考虑的:Max和Pro版本相差一万多,不算太多,我可以接受(如果相差3万以上我就要斟酌了),虽然现在看起来区别不大,但现在没有的功能不等于以后没有,未来肯定是全国都开通市区NGP的,到那时区别也会拉大了。并且,Max版本多了两个英伟达的Orin激光雷达,就相当于有显卡和没显卡的区别,我相信多出的这两个激光雷达是有用的,以后万一解禁了L3甚至更高阶的智驾限制,Max能做到的Pro就做不到了。
所以经过仔细分析后,我决定考虑小鹏G6 580Max版本!
有时候买东西讲究一个缘分,就在这时候,小鹏的销售顾问又告诉我,春节后又放出一批G6的专项车,恰好有一台白色的580 Max,一查库存位置,恰好就在南宁!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有种奇妙的感觉——冥冥中这辆车就是在等着我的。我那个G9同事知道后加油添醋,说这个白色好,白色是大众色,二手车白色都可以多卖几千的。有时候我不知道他说的是真为我考虑,还是为了那5000积分。

我迅速去现场查看了这台白色的G6,它库存的位置就是后来我经常去充电的五象汽车生活广场,距离我新搬的家倒也近,大概看了一下,通过车身铭牌可以看到当时这车出厂已有三个月,车身和内饰都完好,座椅还有塑料包裹,确认不是展车,也没有瑕疵。我心里默默想,那就它吧!
值得一提的还有两件事,一个是在春节之后,广西2024新春惠民购车补贴活动已经进行了两个月,有限的名额除了25万以上还有几个空缺,其他档次的名额早早就满了,我正有些遗憾的时候,某天刷新云闪付的时候突然看到15-25万档次多出了2个名额!原来某的人提交的材料不过,所以名额就重新放出来,就和“趣创作”里某人的作品不符合要求,名额就会放出来一个道理。我很幸运的抢到了一个名额,2000元的购物补贴(非现金)虽然少,苍蝇也是肉啊!后来我去指定的某商超小米门店给孩子买了电话手表以及车载吸尘器等,一次性就刷完了。

还有一个事情,估计很多新鹏友都不知道。小鹏P5的车主应该了解,当初小鹏官方针对P5的某些版本推出过一个智驾有关的选购包,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这个选购包无法安装使用,引发车主的不满,小鹏就补偿了2万元的券,可以用在购买G6等新车抵扣车款,你可以把它当作“代金券”,小鹏默认它是可以流通的——因为P5的车主不一定就要换G6,这个券不是现金,所以默许P5除车主把它变现——我也是无意在闲鱼平台上看到有人出售才了解有这个情况,而这个“代金券”数量是有限的,用一张少一张,刚开始的时候P5车主急于出手可能2万面额实际1.5万就出了,后来价格逐渐回升,稳定在1.8万左右,这也不错,相当于1.8万买券抵扣2万车价,少了2千元。这个“代金券”的具体使用需要卖家(即P5车主)和小鹏门店配合,提供一个短信信息录入后台才能生效,所以通常是当面交易会更保险。我根据地域搜索了一下,在广西找到一个卖家,聊了一下感觉还算合得来,就不见面了,凭着各自的信用谈成了交易。
以上种种机缘巧合,我不再犹豫,果断订下,然后就是交首付,找银行谈贷款,基本一个下午就搞完了——现在买车无论签合同还是贷款支付,都是通过手机app完成,从头到尾我就没见过一张打印纸,实在是方便得难以置信——后续的流程就和我刚发的陪同事提P7+差不多,只是为了省钱,我选择自己上牌,目的也是通过自己跑车管所了解整个流程,为后来“讲故事”积累素材。

以上就是我购买小鹏G6的故事,篇幅有点长,现在是3月1日的凌晨,写了足足三天,一个字一个敲键盘的,统计下有上万字(刚发现社区发文不能超过万字,又做了删减),也算是破我在社区写作记录了,没有AI哦,求加个精。
最后,感慨一下,买车就像找对象,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遇到了恰当的人,就妥了。祝愿看到这里的鹏友和管理员们也能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遇到恰当的人。@鹏友大管家 @社区活动小姐姐 @小鹏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