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日常通勤距离较长,且热爱周末出游的普通上班族,之前那辆旧款轩逸陪伴我度过了许多忙碌奔波的日子。它皮实耐用,燃油经济性在同级别车型中也算不错,作为传统燃油车,维修保养网点多,让人省心。但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自身对驾驶体验、智能化功能越发渴望,我开始将目光投向了电动车领域,最终选择了小鹏 P7+。
一、智能化体验——科技感爆棚的出行变革
以前开轩逸,车内功能基本就是满足简单的驾驶操作,导航还得靠手机支架,娱乐也就听听广播。换了小鹏 P7+后,智能座舱宛如一个移动的高科技空间。超大尺寸的中控屏集成了车辆控制、导航、娱乐等多种功能,操作流畅,反应灵敏。特别是智能语音助手,无论是调节空调温度、切换歌曲,还是查询路线,只需一声令下,瞬间响应,极大地提升了驾驶中的便利性,让双手能更专注于方向盘。
说到智驾功能,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开启自适应巡航和车道居中辅助后,在长途高速行驶时,车辆能自动保持跟车距离、维持车道行驶,大大减轻了驾驶疲劳感。有一次在车流量不大的高速路段,我试着短暂解放双手双脚(当然,时刻保持警觉,准备随时接管),那种轻松惬意是以往驾驶轩逸从未有过的。而且通过手机 APP 远程控制功能,在炎热的夏天,我可以提前打开车内空调,上车即享清凉;冬天也能提前预热,温暖出行,真正实现了人未到,车先“醒”。
二、驾驶感受——性能与舒适的双重进阶
轩逸的 1.6L 发动机日常代步够用,但遇到需要急加速超车时,动力总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发动机的嘶吼声也较大。小鹏 P7+的电动驱动系统则完全颠覆了这种体验,轻踩电门,瞬间爆发的强大扭矩带来凌厉的加速感,推背感说来就来,红绿灯起步常常能一马当先。
静谧性方面,轩逸在高速行驶时,风噪、胎噪和发动机噪音混杂,车内交流得提高音量。而小鹏 P7+得益于电动车没有发动机噪音,再加上优秀的车身隔音设计,即使高速驰骋,车内依然相对安静,放上一首舒缓的音乐,驾驶变成了一种享受。操控性上,小鹏 P7+的底盘调校扎实,转向精准,过弯时车身姿态稳定,相比轩逸那种偏舒适的调校,驾驶乐趣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三、出游形式——解锁户外新玩法
以前开轩逸出游,总会有些顾虑,而且晚上要是想在户外露营,车辆的用电供应有限,不敢长时间使用车内电器,生怕第二天打不着火。有了小鹏 P7+后,这些担忧一扫而空。它的对外放电功能堪称出游神器,去露营时,带上电烤炉、投影仪等装备,随时随地都能开启一场户外狂欢,晚上还能把车内座椅放倒,舒舒服服地睡在车里,透过全景天窗仰望星空,为出游增添了许多新奇体验,真正开启了说走就走、随心随性的户外生活方式。
四、用车成本——经济账一目了然
在用车成本上,和轩逸相比,小鹏 P7+优势明显。以前轩逸加满一箱油大概 300 元左右,按照每月行驶 2000 公里,油耗 7L/百公里计算,每月油费支出约 1400 元。现在换成小鹏 P7+,家充桩夜间低谷电价每度电 0.3 - 0.5 元左右,车辆电耗按 13度/百公里算,每月电费也就 2000公里 × 13度/百公里 × 0.4 元/度 = 104元,成本直降。保养方面,传统燃油车轩逸需要定期更换机油、机滤、火花塞等,小保养一次几百元,大保养上千,随着车龄增长费用更高。小鹏 P7+的保养主要集中在检查三电系统、更换空调滤芯等,保养周期长,单次费用低,几年下来能省下一大笔钱。
五、设计亮点——颜值与质感齐飞
外观设计上,轩逸走的是居家、中庸路线,虽然耐看但缺乏惊艳感。小鹏 P7+则采用了时尚动感的溜背造型,贯穿式灯带极具辨识度,车身线条流畅,宛如一款未来座驾,每次停完车都忍不住回头多看几眼。内饰质感更是天差地别,轩逸的内饰多为硬塑料材质,触感生硬,时间久了还容易出现异响。小鹏 P7+内饰大量运用软性材质、皮质座椅,搭配精致的缝线工艺,再加上氛围灯营造出的科技氛围感,坐进车内就有一种高级感扑面而来,仿佛置身豪华轿车之中。
六、购买建议
购车流程方面,小鹏的销售服务态度热情,从看车、试驾到订车,全程都有专人跟进,讲解详细,线上订车也很便捷,足不出户就能搞定诸多手续。不过,在提车时等待周期略长,大概等了一个半月,期间心情较为焦急。
充电便利性上,在城市里,如果有自己的固定车位安装家充桩,日常使用基本无忧。但要是外出远行,公共充电桩布局虽然越来越多,但仍存在部分老旧充电桩损坏、占位等情况,需要提前规划好路线,预留充电时间。好在小鹏 APP 上的充电地图功能比较实用,能实时显示充电桩状态、电价等信息,方便不少。
售后服务,小鹏的 4S 店服务比较专业,车辆遇到问题反馈后能及时安排检修。而且,线上客服也随时待命,解答一些日常使用疑问。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