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何小鹏:为了做一个真正的 CEO,我付出了怎样的代价07

晚点:为什么不学互联网免费逻辑?
何小鹏:因为羊毛出在猪身上,汽车逻辑里面还没那头猪。
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与互联网行业有本质区别,互联网公司可以免费提供服务,再通过其他方式(如广告、数据)赚钱,但汽车行业必须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捆绑来实现盈利。
我刚做汽车时到处拜访大佬,碰到松下电池的头,他说,何先生,有一个很有名的企业家说他的汽车要买我们的电池,我问他你怎么赚钱,他说我送车。这人就问我,何先生,送车之后,怎么通过其他方式把车钱给赚回来?
我当时无言以对,我说在电视领域都不可能,最多是平价,后面叠加服务,汽车领域,就别想了。
当智能被 AI 重新驱动,小鹏要跳出传统智能,实现 “AI 满血”
晚点:你怎么看李想说理想要成为一家人工智能企业?
何小鹏:很多人都可以说自己是一家人工智能企业。但对我来说,必须要有汽车。
晚点:小鹏是最早把智能化作为核心的车企,为什么你们没有最早提出 “我要做一家人工智能企业”?
何小鹏:我不会只做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这又回到我做 UC 时期的痛苦了—— 假设 UC 有 5 亿月活,微信有 10 亿,但我达到的深度只有微信的几十分之一。如果是物理世界,有这么多用户,改变的深度可以比微信高几十倍。
AI 的最大价值在于改变物理世界(原子),不仅是改变数字世界(比特)。数字世界的改变速度快,但影响浅;物理世界速度慢,但影响深。我更想通过 AI 来改变物理世界(如汽车、机器人),所以我们要做一家 AI 汽车公司。
晚点:人工智能企业当然也可以做机器人,在物理世界改变人类生活。
何小鹏:是的,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AI 通常被理解为与数字相关。小鹏要做 AI + 大型硬件,或者 AI + 机器人,两者要并列,AI 必须与大型硬件结合,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晚点:那你到底是要 all in AI 还是 all in 汽车?
何小鹏:现阶段最重要的当然是汽车。
晚点:你以前提智能汽车,2024 年 P7+ 上市时你开始推 AI 汽车,提法变化后面更深层的想法变化是什么?
何小鹏:我认为随着大模型的推动,AI 已经从 “视觉类、小范围、泛化的 AI ” 进化到 “小脑的 AI、大脑的 AI,甚至全局的 AI”。AI 不再局限于单一功能,而是具备了更复杂的认知和决策能力。
当智能被 AI 重新驱动,小鹏就要从传统的智能(如自动驾驶、语音交互)跳出来,进入 “全 AI ” 的逻辑,实现 “AI 满血”。
晚点:“小脑” 和 “大脑” 的发展是先后关系吗?智能电动车和机器人的发展是先后关系吗?
何小鹏:自动驾驶的发展( L2 到 L4)是渐进关系,不是跳跃式的。自动驾驶解决 “小脑” 的问题(如运动、平衡、本能),而 “大脑” 的能力(更高层次的认知、推理、决策——也就是通用 AGI )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越来越强。
智能电动车则是机器人的前序,当前研发的机器人是在 “小脑 ” 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简单的 agent,这个 agent 与真正的 “大脑” 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很多年的技术积累。
我认为技术发展路径是循序渐进的,所以我们不追求短期的技术大突破。谷歌从 2009 年开始,为了解决一个 “小脑” 的自动驾驶,已经做了 16 年,都还没做到在美国 ok。为什么一个 “大脑” 的事情,大家觉得用一个模型搞两下、训练一下,就能做到?没有任何逻辑。
晚点:未来的 AI 宇宙,你觉得小鹏会处在什么位置? 通过什么实现?
何小鹏:我们肯定希望在物理世界是 NO.1。“小脑” 的泛化范围小、难度低,“大脑” 的泛化范围大、难度高。所以自动驾驶(小脑)的发展会比 AGI(大脑)更快,我们要先做好 “小脑”,同时不断前进 “大脑”。
从局部到全局、从简单到复杂。“大脑” 不可能几年内就出来,没可能性。
晚点:我是否可以理解,小鹏选择了一种更保守、渐进式的发展路线?小米、华为、理想,都要做 L4,将来都可能要做机器人,你觉得你们的技术判断是一致的吗?
何小鹏:不一样,在我的技术判断里面,很多与 AI 没有关联的技术也重要——材料、工艺、动力、舒适、空间、安全。
过去我们听到过太多次技术要改变世界。有了 Windows 95, 5 年内改变世界;有了移动互联网,5 年内改变世界;有了 Web3,5 年内改变世界,最后它们都只影响了世界的一部分。 AGI 对世界的改变没那么快。
晚点:你说用智能手机加移动互联网参考 AGI 不对,你有什么更好的参照物吗?
何小鹏:互联网逻辑是用一个技术或者产品打磨一种能力,不断融资,突然有一天到达了奇点,改变了世界。但对一个量产公司来说,上限要做好,下限也要做好,成本、用户、规模都是下限,过去不考虑下限,只考虑技术。
今天我还看到行业里不少人说,真的有大模型也做不到 L3、L4。他们还是用互联网逻辑在思考问题,没有上下限的组合,没有每一个节点在商业、产品、技术上怎么平衡的思考逻辑。
晚点:你对 2024 年 AI 的年终总结是什么?
何小鹏:一句话,我们的 AI 做得还不够好。我上个月做了大量总结,回看我 2024 年什么做得最差,最后还是觉得在 AI 驱动上我想法 delay 最多。小鹏有 30 个中心,只有几个中心相对积极地拥抱了 AI。内部信息化上,我们昨天才发布了一个 AI 员工,叫 Iron——和我们的机器人同名。
晚点:未来 AI 会统一到什么程度?小鹏做汽车、芯片、机器人、飞行汽车、操作系统,能用一套模型统一吗?
何小鹏:在我的体系内,每一个 agent 后面的模型都不一样,因为找不到一个强力的模型可以把它们全兼容。我们最基础做的就是芯片和操作系统,我认为未来操作系统就是大模型,它刚开始是几个模型,长期来看会合并,短期从效率、效果、能力上,分开最有效。
晚点:小鹏智能机器人的进展如何?
何小鹏:没那么快。宇树科技做得很好,但他是在一个很基础 level 做了一个很好的集成,把它放到工厂、家庭,都不可能,而且它是全遥控的。可以认为它只是比汽车的骡车还早一期的形态。
晚点:资源这么有限,为什么不干脆放弃呢?
何小鹏:我知道中国有太多的公司,只想拆解、复制,然后加上自己的能力,实现先抄袭再超越。但机器人里有大量的技术,需要多年的研发和积累,我希望小鹏可以有更多的原创创新。
晚点:理想都还没做,你们钱最少,还想要更早做,为什么?
何小鹏:很多东西不是靠钱可以堆积的,是靠长期的摸索、积累和反复。
晚点:对小鹏来说,飞行汽车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何小鹏:这是我们的愿景——改变未来的出行。
晚点:做飞行汽车对卖好车的帮助是什么?
何小鹏:目前来说,没什么帮助。
晚点:所以它是你一个人的情怀。
何小鹏:当然不是,赵德力也有情怀(笑)。
晚点:小鹏的董事会有多反对这件事?
何小鹏:从头到尾没赞成过,包括我们做机器人。我是一个人强行说我相信,但反正就没人支持。我说这在将来有巨大战略价值,适合任何做智能汽车的公司去做,但是要长期研发,花很多钱。
晚点:董事会说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