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十年生日,三年相伴,六个改变

头像vip
Mr圆周率
2024-08-23 15:10 · 认证自媒体创作者

一、相识

2014年8月15日,小鹏汽车成立。
2020年10月,第一次体验小鹏汽车,试驾了P7,也是人生第一次试驾电车。
2021年8月,下定小鹏P7 后驱标准续航智尊版(这版本名字现在可真够拗口的,也就是后面的480E),成为小鹏车主,与小鹏汽车结缘,也是第一次购买纯电车。
2022年8月,首发盲定G9,2022年10月,完成大定,2023年1月,成为G9车主。
2024年8月,小鹏汽车十周岁,我成为小鹏汽车三周年😄

8月和10月成为了我和小鹏汽车相识过程中非常特别的两个月。

P7回到小区的第一张照片

G9提车时的照片

二、改变

短短3年,却带给我超越过往10余年(从2010年买入第一台车)关于车的诸多方面,无论是从车本身,还是从车对生活的改变。
1、改变了对车的认知
从关注机械到关注智能化
机械:从买第一台车开始到之后的几台运动型轿车(翼神、阿特兹、ATSL、极光),改装、折腾、分享就是我关于汽车之间最多的互动,机械+物理是我对汽车魅力的认识,即便是2018年了买入ATSL改装花了10余万,我都没换个大屏来提供一些基础的娱乐性功能,当时我的认知里,机械性能权重是95%,智能化是5%(有个不错的音响能插U盘听歌就行)。而结果是车辆满足了我的驾驶欲望、满足了我的动力需求,但却在最基本的出行舒适度、使用体验和成本上越来越差,直到随着年龄增加后超出了我可以容忍的极限。
智能化:从P7开始,智能化第一次出现在我对车辆的认知里,虽然极光当时在油车里配备了同级别少有的“先进”车机,但是卡顿、实用性不高、偶尔的死机让我对所谓的车机完全不感冒。而在P7上第一次使用了接近手机体验水平的导航,第一次感受到和手机一样便捷的听歌体验,第一次感受到比手机更厉害的智能语音,第一次感受到LCC+APA辅助驾驶功能的便捷性,第一次感受到纯电车没有变速箱和发动机带来的随心所欲的动力体验,可以说从P7开始,我对车辆认知里的权重,智能化已经超过机械性能,机械性能只要保证下限(不至于难开难坐)。
从OTA感受车会进化
以前的车从买回来以后只会慢慢的随着老化变差,而P7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车可以变得更好,包括LCC到LCC-L、车机的优化、功能的增加等等,到了G9以后更是迎来了多次XNGP的巨大迭代和天玑,疯狂的迭代速度更是让我都快跟不上。

这诸多的改变让我对车在驾驶性、场景适用性、娱乐化方面的认知完全改变,P7/G9对我来说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从A到B的工具,它能做的比传统的车多太多,让我感觉到类似于手机从功能机到智能机(我的智能机从windows mobile多普达开始)的改变,功能机只需要解决好打电话发短信,而智能机能做的却多太多了。

以前的车就是各种拆+改装

两台运动型轿车同时出镜

2、改变了自驾游
说来惭愧,买P7之前十余年,没有一台车年行驶里程数超过1.5万公里的,因为我觉得开长途真的好累,特别是开运动型轿车,十余年里也仅有两次开车回老家(单程1300余公里),第一次是2010年第一次买车,趁着兴奋劲3个人换手轮流开回去;第二次是2018年参加亲戚的婚礼,2个人换手开回去,高昂的成本、难熬的驾驶过程、累到透支的体力和精神消耗,让我对于长途自驾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2021年9月提P7后,第一次长途自驾其实只是为了验证电车能不能开长途😆😆😆,于是乎就在国庆高峰期踏上了第三次自驾回老家的旅途,彼时的湖南湖北充电设施基础建设比今天差了很多,但即便如此,并不折腾的充电+超级低的出行成本+非常省心省力的辅助驾驶(当时还是最基础的LCC,并不是LCC-L,没有大灯变道、避障、绕行能力,甚至大曲率弯道能力都不完善),让整个路途的体验远超过往,在老婆换手开了2个小时不到的情况下,我独自完成了剩余所有的驾驶过程。
有了这次的经验,自驾不再是阻碍我“说走就走”向往自由的障碍了,之后就有了几乎每个假期都出去走走的体验。
包括:2021年12月,回老家的长途自驾;2022年7月,9天7省4000公里的自驾游;还有若干周边几百公里的自驾游。一年下来,P7的里程数超过2.8万公里,远超我以前的所有车辆。
而23年1月,随着更换为续航更扎实、空间更大、舒适性更好的G9,充电站也越来越多,说走就走变得更任性和信手拈来,并且辅助驾驶越来越强大,我一个人做司机都可以胜任,包括:
2023年春节,回老家;
2023年五一,去柳州;
2023年十一,回老家;
2024年1月,为了吃牛肉火锅周五下午临时起意开500公里去潮州;
2024年春节,去上海玩回老家,全程5000公里;
2024年3月,为了看樱花+挑战1000公里充一次电,周末完成深圳武汉的往返,全程2300公里;
2024年五一,简单的环珠三角近1000公里自驾游。
这样下来,一年时间,G9就开出了接近3.5万公里的里程,而一年半,现在已经5万公里了😂

2022年7月去成都看大熊猫

2022年7月去乐山看大佛

2024年自驾去到杭州雷峰塔

2024年春节去到上海迪士尼


3、改变了驾驶方式
之前写过一篇“自驾”到“智驾”的改变,介绍了我对辅助驾驶的心路历程,简单来说:
2021年9月以前,方向盘要握在自己手上,我只需要ABS+ESP;
2021年10月,LCC开高速真好用,堵车也不用油门刹车来回换;
2023年1月,HNGP太牛了,不用操心错过换高速;
2023年3月,CNGP缓解了我对广州道路的恐惧症,开车去广州不用有心理阴影了;
2023年6月,NGP2.0 YYDS,各种路况应对都没什么大问题,日行千公里不在话下;
2023年10月,无图XNGP,虽然能力不成熟,但是看到了更多城市可用的未来,我所在的中山也有可能用上城市NGP了;
2024年1月,中山和我老家都有城市NGP了,不过可用道路并不算多;
2024年3月,无限制XNGP,95%的路段可用性,看到了全覆盖的可能性;
2024年7月,端到端+真全国都能开,覆盖率+可用度越来越高,出门要设置导航是我唯一的使用障碍,90%+的使用率是我对辅助驾驶的态度,走到陌生城市放心丢给XNGP,让我不用一遍焦虑的找路一遍担心走错路。

4、改变了旅途的感受
从2021年十一的第一次长途自驾,因为彼时的高速充电桩布局不足,下高速成了旅途中的主要充能方式,而这让我第一次去了连州、永州、吉首、芙蓉镇、张家界,吃过了连州的走地鸡,去过永州的云冰山,在吉首一个农庄品尝到美味的油炸鱼,在芙蓉镇看到了瀑布上的小镇,在凤凰古城旁吃牛杂粉,真正对这些以往我每次回老家都会看到名字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有了更多的认识。
随后自驾游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后,路径规划仍然会以下高速充电为主,因为价格、体验都会更好,最重要是可以走到城市里感受和认识这个城市,更好的感受旅途自驾的魅力,然后又解锁了几十个不同的城市,感受美丽的中国,而我的一个小目标就是开着G9走遍全国每一个省(目前还差10个省)。
同时辅助驾驶释放了巨大的驾驶压力,能让我作为司机,也可以有精力去欣赏沿途的风景和到达目的地后游玩,而不是疲于应对开车这件事,比如周末往返武汉看樱花,就可以做到周五晚上出发,周六中午到了以后,休息整顿2个小时,就有精神出去逛樱花园一直到半夜。而不像之前开车回家以后到下午,要睡到第二天早上才缓过劲。😥

吉首农庄的一次美食一直让我从2021年记到现在

路过永州在云冰山充电顺便逛了一个景区

5、改变了社交圈
从买车开始就喜欢参与车友会,那个时候主要是讨论改装之类的,而小鹏的车友会里,讨论的东西就丰富很多,而且小鹏的车主里,很多是做技术相关工作的。作为一个IT从业人员,能接触到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各种小鹏车友群、电车车友群、辅助驾驶车友群数十个,加上小鹏汽车公开招募组织的各种线下活动、发布会活动,我也有幸报名入选过数次,线下认识了很多车友、自媒体博主,让我开拓了眼界,认识了天南海北的很多新朋友。也认识了一些鹏厂的工作人员,都是非常的真诚、可爱、有颜值!
随着交流,也开始分享,在各种社交媒体上提一些自己的看法,虽然没有什么粉丝量,但是偶尔发表一些有信息价值的内容,和网友之间的互动(当然也有负面互动😂)也让我觉得颇有意思。

6、改变了智驾知识
喜欢上小鹏的辅助驾驶后,也开始爱上了研究辅助驾驶的相关知识,开始看文章、看评测、看视频、看论文,并且去试驾体验各种品牌、车辆的辅助驾驶表现,与不同的品牌车主交流智驾体验心得,了解各个品牌的风格差异、探讨技术路线,并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观察辅助驾驶的表现,印证自己内心的各种猜测,然后分享出来,让我的智驾知识从零开始快速成长,这种学习探索和分享的乐趣也是因为小鹏汽车才形成。

三、寄言

小鹏是一家有魅力、有性格的汽车公司,虽然发展中也有诸如营销宣发问题、服务标准不统一问题、产品定位问题等等,但是不管汽车圈如何纷纷扰扰,销量如何峰谷迭荡,能守住技术驱动的初心不变,能坚持做表里如一的产品,这在当前是难能可贵的,因为我作为一个标榜技术的IT圈的老人,见多了太多的挂羊头卖狗肉、太多的用概念包装低端技术后,更是觉得很不容易,特别是在被数码圈+金融圈污染后汽车行业来说。
希望小鹏汽车能坚守本心、补齐短板,共同携手走向下一个十年!
最后送上迟到的祝福,祝小鹏汽车十周年生日快乐!

#十年热爱#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