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斯拉——小鹏双车主购车思路









#我的提车作业#
20年购入进口model3,陪伴了四年多+10公里,未来请与X9并肩作战,感谢
交代一下背景,从事AI行业,语音与LLM都是从业主要赛道,从model3到x9可以说是经历了电车智能化的两代产品,也许是作为IT人的认知,也或许是年纪大了,也许是每天面对着智能、智慧的各式各样产品,对于xngp实在不太感冒,最终选择702PRO
车系选型:
也许源于新鲜感,也许来自对于轿车空间的不满,也许是碍于身高,也可能是出自家庭,在宝宝出生的两个月时间,让我对增购一台大空间的车有了强烈的欲望
作为一个广州土著,到琴澳工作,纯电出行成了我这几年的唯一选择,大空间是作为特斯拉车主增购的倔强,家族长辈众多让我把天平倾向到六七座,一道多选题应运而生
纯电,大空间,大续航,六七座,有一定格调,配合适当的智能座舱体验,免费的高速辅助驾驶,以上就是增购的基调
价格评判:
10-20w级别,增购车型比原车型价格低太多,对本人来说不太能接受,pass
20-30w级别
新新势力如领跑汽车,品牌力不足
传祺M8 E9,非纯电,产品力过时
理想L6 7,非纯电非六七座
上汽大家7,名字太“7”,并且整体造型过于商用车
30-40w级别
X9,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来到了40w级别,那“既要又要”的想法就会强烈起来,能上自动侧滑门绝不考虑平开门,能上航空座椅绝不容忍232,能超5米绝不妥协小5米,也真是刚好,x9完美符合我的所有需求点
对于我来说,极致的体验非常重要,特斯拉极致的驾驶让我享受驾驭它,x9极致的性价比让我无法从“购置清单”中剔除
有人说40w谈性价比是伪命题,对,也不对,每个人心中有一把天平,天平的两边理应公平,但x9他耍赖,无穷无尽的堆叠把自己推上了榜单首位,你在市面上能找到比它更好的,但找不到比它更全的,能找到比它更全的但找不到比它价格更低的,这就是性价比来源
作为对比,理想的语音+LLM比它更强,G9的空悬比它更有质感,009的NVH遥遥领先,遥遥领先的营销遥遥领先,B的……B实在无感,同事买了后成了终身黑粉,蔚来的观点比它方便(虽然我一直认为换电终将落幕,特别是现在800v横行),特斯拉品牌比它更有格调
但就是这么一款产品,分析对比过后发现它更强了,跟谁比都能80分,然后还主张你有我有,你无我有
最后,我认为别拿平开门来对比侧滑门,体验不是一个层级,别拿油车来对比电车,不是一个时代,别拿品牌附加值来对比单车产品力,不是一个维度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