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车已有十天了,激动兴奋后沉下心写的希望更客观😛
有换电车的想法也是年初的时候了,老车已经10+了,虽然车况还不错,但每年的年检,加之越来越膨胀的油价,是后来加速买电车的推手,也是为减碳做点贡献。接触的第一个电车是比亚迪的宋普拉斯,也是曾经的神车高居销量第一,理应考虑,试乘了的确有着比油车的安静,试驾了,的确有着不错的加速感,当时价格也在17W+,符合20W的预算,虽然被同事评价避震太硬,我倒是更介意车的纤皮,太没有档次了,再说也是才了解也就没有太多深入;没多久也看了比亚迪唐,也是看到的DMI 版本,车是大了,也是真皮了,但是家里没有那么多人,没有七座的需求,暂时没有考虑;随后四月份出了比亚迪宋L的概念版,倒是被惊艳了,造型动力甚至预配的电子后视镜都是值得炫酷的资本,那就等吧!期间在逛商场的时候也看过零跑,极狐,腾势等车型,没有心动的感觉,当然没有考虑过特斯拉,避免突然不能上高速的尴尬,而且政策也不支持,还是多考虑我们的国货吧。直到小鹏G6的上市,完全是符合预算的车型,特别是试驾后惊艳其辅助驾驶,一下被击中好奇的心,敬仰于这些臭搞技术的,把中国的电车产业带到了世界的潮流,不过依然没有下定,因为不太钟意于其外形,却反而被展厅里的G9再次打动,震撼的5D影院,三个大屏,不过再问价格完全超预算,只能按耐心中的激动,劝自己冷静。随着八月成都车展宋L实车展示没有了电子后视镜,带来小失望,公司乔迁的路途增加,对电车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此时已经排除了油混,虽然家里没有充电桩,但是想想每天都要去充电,而且油混的打折后也不能跑太多公里数,还需要加油,需要保养两套系统,自己在南京完全没有必要上油混,北方也许倒是油混的市场;好在秋天的温度还合适骑电动自行车,但电车的置换必须上心了,此时还是在寄望比亚迪的宋L,也真没想到迭代很快的比亚迪居然把新款推出的那么慢,应该损失了很多客户吧😓919的G9改款降价开始也没关注,直到十月销售的跟单才勉强答应去看看,十月中到店首次试驾G9和G6一样的丝滑,也被技术流的记忆泊车震撼,问及价格已经大降六万,虽然没有了老款的送电,但可以享受常州的补贴,加上置换补贴已经接近预算接受范围了,掐指一算等车六周也已至南京的冬天,再考虑到宋L才400V平台,没有智驾,上市要到12月,就确定G9是最合适的选择了,而且必须出手了,10.18号在确定置换没问题后在20号锁单。
此处插段选车心路:看上智驾肯定买单于Max版本,虽然十月的南京还不属于无图城市,但未来可期;因为只是通勤需求,所以只选择了570版本,想想一周一充完全接受;队友觉得绿色好看,销售鼓动绿色代表了新款,自己想薅这6000的羊毛,所以选择了绿色,但实际上浅色更耐脏,这种深色只有在洗车后或者下雨天才显得漂亮,供日后的鹏友考虑;内饰是棕色,完全正确的选择,不敢想象白色的道道黑印,及时及时清理也接受不了;轮毂个人还是觉得多幅好看,仅代表个人审美观。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焦虑等待了,看着群里的570M的前辈们个个低人一等的抱怨,我也只能理解上市和国庆囤单太多了,加上电池自造后可能面临一个过程,真的是足足等了六周提的车,期间考虑过更换更快的702M,但已意义不大,因为没2天就预配了,还是守得了初心;当然也是这拉垮让我等上了南京的补贴,10.26政策出来后销售在即将起运之前主动帮我把交付从常州改到了南京,在10.31的下午南京交付中心完成了交付,并且配合完成了后续的文件,也是为十月交付的20041贡献了一辆业绩。
也是等待了很久,已没有太多兴奋感,当然见着爱车的还是高兴的,交付过程还算顺畅,上牌我就认可店里服务了,毕竟差不太多,但是同样的人保服务却相差了3K,所以和销售友好协商后在店外做保,说明不是强制的,各位可以自行比较决定,当天没有来得及上牌,但在交付的指导下在12123上预选了车牌,事实证明是正确的,现场的号牌都很差,还需要排队选,有条件大家还是自助的好,上牌的服务费也算值得,到现场一直有人服务,不用自己跑太多,倒也省心。
提车10天跑了700+公里,充电三次花费100+,的确电车省油但不省钱,以前油车一个月1000公里都算多的,现在出门就大于3公里电车跑起来,要不是城市停车不方便可能100米的路都用电车跑了,没有太多顾虑用起来还是随心的。开始的路途用智驾还是比较多的,有新鲜感也是给同事炫酷,但使用中发现智驾也不是那么的必要:首先智驾中会遇到突然的减速,有的时候很莫名,有的时候看见了标识,甚至限重30吨的标识也被认知降速到30,突然之间让驾驶人很不舒服;其次智驾的机制比较死板,绝对不会超速,没有百分之一万的把握绝不变道,城市NGP选最左道的多,但很多时候最左道是最长的车队😤;在择道的时候很彷徨,从交通参与者的角度来说完全阻碍了交通,基本我都手工纠正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