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放弃了特斯拉,选择了小鹏G9

头像
lynxfox
2023-10-29 13:11


汽车对我来说并不是必需品,单位离家很近,步行15分钟路。所以买车就是想着出去玩,露营什么的方便。有电车这个移动“大号充电宝”,在野外开空调,支个电磁炉涮火锅什么的,应该很有趣。

所以,我就想要一个可靠,续航长的电动SUV。

我是19年拿到北京纯电指标,因为疫情的原因,一直延长到了23年10月底。 刚拿到指标的时候,直接下订了广汽Aion的LX80D,官方续航600,当时售价36万多。这车基本上是当时标称续航最长的产品了,在一众续航3-400的车型当中鹤立鸡群,基本符合我想买长续航SUV的设想。然而试驾了很多次,也没下决心买:试驾车底盘低(电池突出来一块),刹车不太行,空调制冷有些困难。最关键是,看了很多测评,说当时的电车续航虚标都有些严重,实在不放心。同一时间,我也很认真地看了蔚来ES6,外形很喜欢,底盘也高,唯一的遗憾就是续航太短(当时只有70度电的版本)。我总觉得,即便蔚来再努力,也不可能在我想去的那些大好河山建好换电站。在陪着蔚来销售体验了一把换电站排队之后,蔚来就被我完全放弃了。

所以,当指标即将到期的提示发到我手机上时,我直接去订了一台特斯拉Model-Y长续航。一直以来对特斯拉都有好感。一方面是因为,在UC Berkeley学习的时候,每次去Stanford听讲座,都会经过Fremont镇,没想到那里后来成了特斯拉的工厂,想起来会有些感慨;另一方面,我喜欢简单的生活,喜欢“毛坯房”,喜欢外在朴素可靠而内在性能出众的产品。我也喜欢原木和木纹,家里的家具都是我自己买木材🪵自己动手做的,连油漆都没涂。Model-Y几乎戳中了我所有的痛点。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指标到期还剩两周的时候,特斯拉销售突然告诉我:车可能交不上了,得晚1-2周。主要还是因为下订时间本身就紧,外加9月份Model-Y的小改款,长续航排产困难。在跟特斯拉官方表达了“墙裂抗议”之后,我不得不赶紧“自救”,找个能尽快提车的产品。小鹏也就是这时候进入了我的视野。

说实话,小鹏的品牌形象还有待提升。在这次买车前,我就从来没想过自己会买一辆小鹏汽车。去看小鹏,纯粹是因为在懂车帝搜索了“续航大于700公里”,就蹦出来少数几个车型,我就顺着搜索结果,把能拜访的品牌都去现场看了一遍。排除掉一些外形太夸张,内饰太浮夸的车型。最后认真试驾了极氪001和小鹏G9。

这两款车都非常优秀,而且都是那种能给人信心和可靠性的车型。在电动车上能找到这种感觉,还是不多见的。特别是小鹏,驾驶体验非常好。试驾车都是空气悬挂,第一次开,就让我想到了家里那台进口宝马X5,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G9指向准确,减震支撑良好而且回弹还很有韧性。接近5米的车长,一开起来却动若脱兔——柔性而敏捷,与忠厚的外形和前脸形成了迷人的反差。这与特斯拉那种更加精密,直接、硬碰硬的驾驶感受不完全一样。

然而,最吸引我的不是感觉,作为理性的思考者,我不喜欢凭着感觉做决定。况且,特斯拉的品牌价值或许能带来更多“感觉”。我更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技术——比如充电和续航。当销售跟我认真演示各种内设电子设备、座椅按摩什么的时候,我内心并没有起什么波澜,打着哈哈应付着销售的热情。但当销售跟我说,客户拿到这车在市区正常跑,续航经常能上630-640,和702km 的CLTC相比,达成率能上90%。比厂家标定的WLTP续航极限跑得还远,一下激起了我的兴趣。

我当时是不太相信这个续航数据的,之前看测评,一般的电车真实续航能有CLTC续航的8成,已经很实在了。为了验证这个我感兴趣的问题,几天时间,我几乎看了懂车帝、汽车之家的所有G9试驾视频和报告。看完才知道,G9原来是中国最先采用800v电压平台的车型之一,还采用了氮化硅的元件。顺手又去“中国知网”搜索了这两种技术对电车的意义。总得来说,电压越高,电流就可以越小,同样内阻的电路电能损耗越低;另一方面,氮化硅电路元件可以承受800v的高压稳定运行,而且散热更好。销售口中“小鹏省电”的说法,似乎是有理论依据的。网上测评和评论对这一点也比较认同,很多测评博主都在比较严苛的条件下开出了600以上的市区续航,车主的反馈对这一点也比较一致。

第二个吸引我的点是,这车据说充电贼快。这事儿销售提了,但店里只有两个慢充桩,空口白牙不试验,我是不信的(期待以后小鹏能够给门店优先装S4超充桩,现场演示比任何语言都更有说服力)。我仔细分析了网上的测评数据和视频,这事儿看起来似乎也是真的。很多新车车主的兴奋点也在于此,应该不会假。充电速度和续航才是真正影响电车使用感受的命门,究竟几秒破百其实没多少意义。如果将来真有那种充电5分钟,续航800里的车型,那电动车就会彻底埋葬燃油车。现在之所以不能,还是因为充电慢。

第三个吸引我的点就纯属意外之喜了。小鹏销售带着我绕着环路试驾了好几圈,辅助驾驶(XNGP)真的可以像人一样开车!之前试驾过特斯拉、蔚来和老款的小鹏P7。说实话那时候的辅助驾驶水平,噱头多于实用性。所以我内心对自动驾驶、辅助驾驶一类的技术不感冒,总觉得有这个闲钱开发暂时用不了的技术,还不如把成本降下来或者集中攻关电池和电控。但小鹏G9这次的表现让我很惊讶,不仅能在环路上自己跟车变道,还会自己让车,刹车,自己根据导航选择车道、路线,自己下环路,系统甚至能看懂红绿灯🚥,一次都没错过!这是我完全没想到的。试驾中,用上XNGP,再也不用在北京环路长长的堵车队伍中,深一脚浅一脚的反复踩刹车踩油门。外面的堵车、加塞儿突然跟自己没了多少关系,可以心平气和的监督小鹏开车,路怒症顿时消减了不少。

除此以外,G9上面的小P也很招人喜欢。与其他车上的AI智能相比,小P最大的特点就是——真的能用,可靠而有效。销售们在演示车辆的时候,对小P的依赖并不完全是作秀,很多事儿都喊小P干,能动嘴不动手,小P也很少掉链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小P就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AI装饰品,仅供拿来炫耀和消遣;而是和座椅、方向盘、车窗、空调一样的常用必需品,真的承担起帮助车主的重任。极大的帮助车主解决问题。

了解完这些,在获得了满意的价格后,我决定下订G9-702pro的版本,如果不是提车时间紧,其实更倾向于702max。就在我即将付订金的时候,特斯拉给我打了电话,跟我说他们将北京地区指标时间限制的情况上报了总部,作为一个特例,总部帮我协调了一辆车,可以加急运到北京。听完后我其实挺感动的,我知道特斯拉的政策,因此了解特斯拉销售、客服和地区经理为了我的事情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然而,当我再回去看Model-Y的时候,突然感觉到可靠、硬朗特质下的一丝年迈。Model-Y确实是一款杰出的车型,也一定会在汽车工业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几年过去了,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后来者竭尽全力的努力已经让整个电动车行业发生了大变化,而Model-Y一直都没变。今天小鹏G9吸引我的这些特质——更长的续航、更快的充电、更智能的辅助——都建立在这些新技术上。这些技术,没有一个是噱头,都是扎扎实实的努力,和对实用性的坚实追求。所以,最终,我决定放弃心怡的特斯拉,选择小鹏G9。这个在朋友眼中怪异的选择,或许更符合我内心的追求。

后记

提车几天,小鹏G9的表现符合预期,在省电续航上的表现超过预期。市区百公里电耗控制在13-14kw左右,开单踏板模式甚至可以直接低到13.1kw,完全不像是个2吨左右的大车的表现。

(窃以为,按照这个电耗,满电岂不是可以跑750公里?哈哈哈)。当然闹心的小毛病也有,胎压报警过一次,没查出什么问题,目前还在后续观察。希望G9是一款可靠的电车,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能够彼此信赖。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