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

头像
晋帅
2023-10-28 00:50

从新寺路1号出发,灞桥收费站上高速,经连霍高速行驶133公里,秦东收费站下高速。过黄河大桥后,走风陵渡快速路继续上高速,行驶96公里后,在运城北下高速。再沿解放北路向南3公里,我就回到了运城的家。

1,运城
运城,古称河东,曾经有一句非常霸气的宣传词,说的就是运城。
“运城,这里最早叫中国。”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运城人,运城是我心底割舍不掉的家乡。无论何时,无论从什么地方回到运城,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胡卜都能满足我对故乡的渴望。如果这还不够,再买上一个饼子夹肉,配上一瓶饮料,走一路吃一路,吃完,也就到家了。
除了这些,大盘鸡、铜火锅、油泼面、羊肉泡馍,太多太多的家乡食物构成了我味蕾最深处的记忆。我在上海读书的时候,上海人是很少吃面的,做菜也以甜口为主,我不太吃得惯,但是求学嘛,也没办法。直到有一天,有一个老乡跟我说有一家焖面做的不错,从徐家汇到闵行,我坐了三个小时的公交,只为吃上一碗焖面。豆角的清香,面条的劲道,还有五花肉的鲜嫩多汁,在我嘴里绽放的那一刹那,我一个大老爷们直接哭了出来。
没错,我当时就是想家了,我当时就想,大学毕业了以后,我一定要回到北方去,回到一个吃焖面不用坐三小时公交的地方去。
梁园虽好,却非吾乡。
研究生是在北京念得。如果不考虑房子的话,北京的生活其实还是挺舒服的。当时在西四环上学,苹果园、岳各庄、鲁谷基本上挨个住了个遍。庆丰包子、卤煮、爆肚,每一样食物都可以满足我的味蕾。实在不行,医院后门的小巷子里有一个老乡开的面馆,口音一听就是运城的。炒出来的刀削面又弹又滋润,上一盘凉菜,再买一瓶可乐,不失为穷学生的廉价享受。
在鲁谷住的时候,小区门口有一家“柴米油盐粥城”,粥熬得特别好,有一个礼拜,我甚至每天都在喝他们家的粥。后来我爱人买了个锅,自己在家学着熬粥,味道肯定是没有饭店好的,但是却多了一种家的味道。
我在北京学习、工作、结婚。当老婆手上拿着鲜红的两道杠时,我们就不得不面对一个巨大的难题:买房。除此以外,现实扑面而来:老婆怀孕了,是不是还要挤地铁上班?有了孩子,小孩上学怎么办?生了娃娃后,老婆还要不要上班?不上班的话,谁来带孩子?
这些问题是经济问题,但又确确实实的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作为工薪阶层,每个月收入是固定的,如果要拿出一大半收入买房子,生活肯定会受到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即便我们拿出收入的一大半来买房,也买不到什么像样的房子。
我和老婆算了一晚上,两个人都上班的话,每月还款一万五,留一万块的生活费。能买到的房子大概总价在三百五十万左右。就这样首付还要问爸妈开口。当时石景山、丰台六七十年代的老房子大概单价在五万块钱一平米,买一个这样偏远、又没有学位的老破小,就基本上要榨干六个钱包,还要背上三十年的贷款。
有一天晚上我老婆躺在床上,摸着自己圆鼓鼓的肚皮,跟我说:“咱反正还有点存款,要不回运城算了?”
回乡一念起,刹那天地宽。

2,西安
我当时的职称和水平,回运城显然太亏了。但好在我有一个好导师,导师知道了我的打算后,给我联系了西安的一家兄弟单位。由于读书的时候还算努力,入职时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终归是顺顺利利的换了工作。
就这样,我和爱人就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她在运城养胎、考编,我在西安工作。医生这个职业是一个很辛苦的职业。在北京的时候,下了班即便已经十一二点了,我也要骑摩托车回家。凛冽的西北风吹在军大衣上,也挡不住那个高唱“五环之歌”的少年回家的心。
到了西安以后,收入虽然没降,但工作量却变大了。凌晨一两点的无影灯下,关系着一个又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由于老婆孩子没在西安,我也就经常住在值班室。第二天早上七点半,就又开始了一天繁忙的工作。每周也就周末可以休息一下,补一补觉。
本来我们是打算在西安买房的,但生下大宝没多久,老婆就考上了运城的编制。虽然不是很好的单位,但开车回家也就不到半小时,加上工作也不太忙,算得上是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
父母自然是希望我们一家可以住在一起。但是西安的教育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小孩卷的程度和北京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来西安的话,房子和小孩上学基本上只能选择一样。而且不管选择哪一样,都意味着我们家里攒不下钱。万一出点什么意外,天可能就塌了。所以,跟老婆商量了很久,我选择开启了属于我自己的双城记。
西安和运城,坐高铁最快的一班只要一个小时,周六早上早早的查完房,我就坐地铁去高铁站,这样就能早点回到运城,去拥抱我的整个世界。周日晚上,坐最晚的一班高铁到西安北站,然后再坐地铁回到纺织城,准备开启一周的工作。
工作、生活。生活、工作。运城和西安的循环周而复始,直到疫情降临。
疫情期间坐高铁真是一种折磨。严防死守的查行程码,定时定点的查核酸,还要小心车厢内的其他人,因为你不知道他们会不会阳。作为医务人员,一旦阳了简直要罪加一等,因为有可能导致病房里的交叉感染。再加上疫情期间高铁经常临时停运,所以我就每个周末开车回家。但是高尔夫对于一个身高一米八七,体重二百斤的汉子来说,着实有一点小了。
特殊时期的特别办法,讲究不如将就。

3,换车
其实自从开车回运城以后,我就开始看车。因为高尔夫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难受了,头顶基本上要挨到天窗了。坐姿也不太舒适。我知道换车只是时间问题,但是没钱,也就瞎看一看。好在我对我们国家抱有强烈的信念,22年夏天的时候,我就一直在买恒生科技ETF。10月底最绝望的时候,我也没有离场,反而问爸妈借了点钱,继续买入。23年二月底清仓的,大概挣了小二十万。自此,换车正式提上日程。
我爸作为一名资深的驾校教练,其实是很反对我换车的。因为他认为,车只是一个代步工具,是消费品,无论换再好的车,也就新鲜一两年。一两年后,其实和高尔夫没有太大的区别。依旧需要自己开,还是烧油,每年同样有折旧,只是看上去好看一点,舒服一点,但是钱却要多花很多。我看了沃尔沃的XC60、奥迪Q5、凯迪拉克XT5、林肯航海家,很想换,但是又下不了决心。
就在我犹豫不决中,东风雪铁龙率先降价了。雪铁龙带来的连锁反应,让各种车开始打骨折降价。既然大家都降价了,那我就再等等。等等党永不吃亏。
时间就这样在等待中一天一天的过去。八月份我们同学聚餐的时候,我们聊到了股票。我一个同学说:你可以去看一看小鹏,因为小鹏自从出了G6这款车之后,股价一路上扬。我就好奇的问:为啥G6对小鹏股价的支撑这么大?
我同学就跟我说:20万出头的,续航扎实,充电又快,还有智能辅助驾驶的一辆车,它的性价比实在是太高了。如果你可以接受它的颜值的话,像你这样每个周都有中距离高速通行需求的人来说,你完全可以换一辆G6。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身边人提起小鹏汽车,在这之前,蔚小理一直都是存在于新闻之中的造车新势力。回来以后,我在网上也看了一些视频,尤其是小鹏官方的那个在北京四环的视频。因为这一段道路我实在是太熟悉了。整个四环,只有南四环稍微好一点,其他三段路都可以称得上是“城市复杂路况”。
不得不说,G6的性价比很能打,试驾结束后,我跟老婆商量了一下,就直接下单了。其实试驾的店里有一辆老款的G9,从颜值、舒适性等各个方面吊打G6。但是老款G9售价偏高,我也就没有考虑。看车的时候我还跟销售说:其实可以等新款G9出来再买,但是新G9估计要到24年3月份了,我等不及了。
我是8月23日下单的G6,755MAX,外灰内白+20寸轮毂。但是G6的交付实在是拉胯,我等了大半个月,没等到G6交付,反而等来了小鹏G9的敦煌发布会。销售的小姐姐给我打电话:“你之前说的新款G9出来了就买,你还要不要换?”我说:“换肯定是可以换的,但是就看价格。如果在32万以下,我肯定就换G9了。超过32万,我就还是G6。我估计G9的702MAX的价格是30.99万,因为要对标问界的五座智驾版。如果真是31万这个价格,我就把G6换成G9。”
9月19号发布会召开,小鹏G9 的2024款,702MAX,30.99万元。

4,桥
G9的交付相比G6快了很多,发布会当天订的,10月13号提车当天总共六辆G9,四辆都是黑外棕内,我是黑外白内,还有一个哥们选了绿外白内。开到现在,也开了半个月,不到一千公里。总体来说,这是一件符合身份,也满足需求的一辆车。
黑色对G9这个车型的提升非常大。黑色G9给人的感觉和黑色的奥迪A6一样。同样是A6,白色就卖不上价格,我也不太懂原因。反正我感觉白色G9给人的感觉和比亚迪唐差不多。发布会开完,我们家里一致认同买黑色,只是内饰方面,我感觉自己年轻一点,就选了白色的内饰。
辅助驾驶是我换车最大的需求,因为经过了一个周的手术后,周末还要开两个半小时的车回家其实是有点累的。但是提车后,回家的路上我全程开启了XNGP,230公里的高速路程我没有一次接管。这样就有更多的精力去陪家人。回西安的路上我能更轻松一些。
车内空间也十分足够,后排座椅放平了以后 ,我这种身高都可以躺平。
辅助泊车很好用。我现在已经很少自己停车了。
充电快对别人有用,但对我这种两边都有家充的感觉区别不大,睡一晚上大概可以补300公里的续航,电费大概是十五块钱,折合每公里五分钱。加上高速过路费,我回运城一个来回大概总花费在240元左右。这个价格和高铁一等座差不多,但是比高铁方便,也比高铁舒服。
续航其实是有一点小失望的,我当时以为满电状态下,120迈的限速从西安到运城跑一个来回应该问题不大。但是实际跑下来的结果是:空调24度恒温状态,XNGP限速125,单程的WLTP续航大概要掉290KM,实际里程是240KM,这个续航肯定是相当扎实了。但是满电状态下WLTP的续航只有570KM,就有一点尴尬,刚好跑不了一个来回。
座椅按摩和香氛系统是我很喜欢的两个配置。做了一天的手术,坐上主驾的一瞬间,主驾腰部按摩自动开启,淡淡的香味也随着空调的送风弥漫在空气中,带走我些许的疲惫。
音响对我来说已经很棒了,反正我听不出来和丹拿有什么差别。
G9对我来说,就是一座桥梁。桥这边是西安的工作,桥那边是运城的生活。当我开着G9从西安出发时,我满怀着回家的喜悦,迫不及待的见到我的家人;当我开着G9从运城出发时,带着家人的祝福,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去帮助每一位患者。
当清晨的阳光照在G9身上,我知道新的一天又是实现自己理想的一天;当夜幕降临,路灯映在G9窗上,我知道我憧憬的未来又近了一步。
感谢小鹏,科技改变生活。
#我的提车作业# #鹏友时光#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