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首批G9车主 转发张抗抗博士的博文

头像
鹏友3599936
2023-09-14 12:36

【G9用户的两类人群画像】买G9的用户究竟是哪些人呢?他们买了之后是否后悔呢? 在9.19的G9改款之前,我花点时间来盘点一下这件事情。

G9在长三角租车市场一直很火,我的G9也是常年在外干活。一是因为G9车主比较稀缺,二是愿意将准新车出二手的也很少,这间接反映了车主满意度也比较高。

接触下来,我认为满意度较高的G9车主,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 开过的车比较多、有时间琢磨车的行家。
- 误打误撞买了G9,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体会了G9内在优点的用户。

【开过的车比较多、有时间琢磨车的行家】
之前我曾用过「懂车」、「不懂车」的描述,引起不少人的反对。花30-50万买车的人,当听到别人说自己「不懂车」的评价时,那肯定是想骂人的。
既然容易引起反对,那就改个说法,将「懂车」阐述为「开过的车比较多、有时间琢磨车的行家」。
咱们先看第一位(图1):宾利、Model X车主(还有不少豪车),买了一辆G9 650max之后,感觉特别满意、性价比特别高,于是又买了一辆纪念版(我和他就是在纪念版群里认识的)。
他的第一句话是:说实话会被喷不? 可见在那个「仨瓜俩枣」的时候,说G9的好需要顶住多大的压力啊。这种舆论压力,也是一种品牌的负面 —— 谁也不愿意买个车,还需要花时间向朋友解释为什么买这辆车。

我来分析这位车主若干特征:
- 有时间研究车:早期买Model X的人群,基本上都是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的人。在对车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他能敏锐地注意到ES6的头顶空间、G9的APP数量等细节,这说明他并不是花钱买车放着不玩的人,而是花时间去钻研每一个细节。
- 不需要品牌调性:他说的很直白 —— 我有宾利了,所以不在乎G9的品牌对自己的加成。
- 能感知到G9的豪华属性:不少人会说G9太贵,性价比低;他会说G9性价比极高,就算是47万的纪念版,他都觉得性价比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评价? 我觉得原因在于需求不同。大部分人需要的是空间这样的基本属性,而他需要的是音响、底盘等高阶属性。从他的角度来说,40多万就能买到800V、顶级音响、双腔空悬,确实是性价比很高。
从这个角度来说,曾经的G9确实面临着「品牌错配」。G9的高阶属性需要高端品牌来支撑,否则就像上面那位心很大的大佬,也需要考虑「说实话会被喷不」。小鹏目前的品牌高度支撑不了这些高阶属性,反过来,小鹏G6在这个区间倒是如鱼得水。

第二位典型用户(图2):Model 3车主,有两辆车的用车需求。预订了2辆新款Model X,后来放弃订金将其中一辆换了G9,之后又添置了一辆G9。他说:「像G9这样良心造出来的好车,以后恐怕不会有人头铁去造了.... 买一辆少一辆,加速鹏厂亏损」。
幸亏没买X,不然要成为官降的韭菜。
他买的两辆都是650max,冲着四驱与双腔空悬买的,显然也是看中了G9的高阶属性,在此就不再复述了。买车之后,他拍了很多照片。热爱摄影的人,一般也是有时间去研究车的。

第三位用户比较特别。他有七八辆车,前年租我P7的时候,就将一辆哈弗H9停我车库里。他比较认同我的选车标准,看我买了G9之后,也想买;但看看网上的评论,又犹豫不决。拖到2023年,还是没有他能相中的车,最后买了一辆G9;没过一段时间,他又买了一辆G9 —— 一辆自己开,一辆租出去。

【误打误撞买G9,长期体验觉得好的用户】

这部分用户,可以说是误导误撞买了G9,长期使用中觉得特别好。
第一位小山(图3)。 她是前ES8车主,后来买了G9后,发现G9续航长、充电快、智驾好、语音灵敏,顿时觉得碾压ES8。也正是因为被ES8的续航短、空悬晃给整怕了,她G9没敢买四驱,只买了不带空悬的两驱。
当然,这个对比并不公平,因为老ES8是上一代的产品了,新ES8已经有了史诗级提升,音响变强了很多,也用上了双腔空悬。至于续航,有换电的弥补,新8也问题不大。
当她发现G9这么好、但网上舆论对G9却如此不利的时候,她心中燃起了正义感,写了3600多字的营销建议,题目叫《给大鹏友浅浅的意见》,文笔非常可爱。
不仅如此,她还让远在美国的亲妹妹为小鹏做视频(图4)。这时候,视频的意味就不仅仅是为小鹏加电了,也是为了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电 —— 因为她体验了中美两国电车之间的差异,发现中国的电车简直是碾压美国电车,而且还更便宜!

第二位是陈岱浒。他比我还大一些,生于70年代,在上海的工作非常稳定,按理说不会被纳入到「勇于探索」的小鹏目标人群中。他之前的车子也非常传统,印象中应该就是大众油车。换了G9之后,他体验到电动化、智能化的魅力,不遗余力地宣传电动+智能的好。
大家都知道我是勇于尝鲜的先锋人群,有些话我说出来,大家会觉得和我不是一类人,所以不相信。看了陈岱浒的体验之后,大家觉得他和自己是同一类人,就更容易被打动。
聊到这里,我想起最近的一位G6用户(图5):他是一位极度保守的驾驶员,在1000公里磨合后适应了城区辅助驾驶(我当时大概花了5000-20000公里)。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信号:先锋人群接受智驾并不是新闻,保守人群接受智驾、且用得如鱼得水的时候,就说明一个时代拐点可能要到来了!

【总结】
最后来个总结吧。看下来,G9的两类典型用户中,有两类典型人群:第一群人群有钱有闲、科技先锋,他们更倾向于带有双腔悬架的高阶属性;第二类人群比较保守务实、但却是消费主体,电动+智能对他们的吸引力也很大,只不过需要一个契机让产品能够触达。

似乎第一类用户更为高大上、更为先锋科技一些。但是,在我看来,第二类典型用户实际上更重要一些 —— 因为第一类人群的总量太少了,要想卖得火必须要征服第二类人群。
好在现在有一个好的苗头:G6的火爆,带动了大家对G9的兴趣。

根据以上的人群画像分析,G9的改款策略就非常明显了。一方面在产品细节、SKU配置上做调整,以进一步贴近第二类典型人群,让G9成为G6的高位替代;另一方面要自由选装双腔空悬、丹拿音响等高阶属性。
如此一来,G6和G9就能打好这场协同之战,而不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同时也建议推出第二批纪念版,因为对于那些有钱有闲的大佬用户来说,G9性价比实在是太高了,他们愿意掏更多钱来买纪念版。#新能源大牛说##小鹏g9##小鹏G6#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