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刚开始和老婆选车时候想的挺简单的,就是今年趁着还有绿牌政策买个电车、以及老婆喜欢大点的SUV,直到看到智能驾驶。上海车展发布G6,从此开始关注,并且完全被这么一家坚持智能技术为本,在多困难的情况下都大力投资技术部门的极少数科技车企圈粉。也开始了从4月份到8月的漫长等待。不过等这么一个毕其功于一役,集一梯队智能驾驶、800V高压架构、全场景语音智能座舱各种技术于一身却几乎成本价卖的车,也没什么问题。作为科技粉肯定是要拥抱新 (pian yi) 技术,何况性价比上目前都没更好的。
我自己是没有那么喜欢开车的人,特别堵车场景,一脚油一脚刹的真的烦死;导航也是经常到了路口才报,很容易错过路口。有了智驾妥妥的治路怒,反正都是车子自己开,我又不着急。我现在上下班、出行的智驾里程都在70-80%左右,也是很喜欢小鹏宣传语叫“智驾就该自由”了。小鹏现在的XNGP妥妥的世界最顶级智驾,国内前二水平。考虑到特斯拉并没有在国内这种复杂路况训练,看国外特斯拉视频也没有各种人、非机动车混行甚至外卖小哥逆行,加上多的各种传感器冗余,个人是觉得比特斯拉方案要强的。还是希望特斯拉能在国内落地智驾,实际打打看。当然国内路况学的这套大概也只能算困难模式,去印度地域模式我估计也是不行的。不过还是要说,目前最好的还是人车共驾的状态,我是比较保守的风格,他做一些我看不懂的决策的时候,我还是随时会接管。虽然有时其实是他比我还老司机也比我看的更确切。也在慢慢摸清楚他的能力边界,比如高架上几乎就完全不用接管了,宽阔的地面路也不错,人非动车混行的复杂路况一般还是自己开稳妥。
电池方面,可能我用车场景主要市区,没有纯电焦虑。纸上谈兵一下,纯电焦虑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充电和续航。现在这个800V架构电池充电是非常快,找到超充站大概20分钟就能充个500公里续航,而超充站也不少。续航的话,长续航755km很够用也很扎实。不会动不动看表显还有电实际没电了。高速也有六七百公里的实际续航,看有评测从上海来回南京不需要充电。现在看到很多的KoC提问题都是续航太扎实跑不掉电,试个充电太费劲。
再讲讲不足。G6的LCC还是不太好用,说是很多能力没有从NGP下放。AI代驾和无图NGP功能今年晚些发布后体验应该就会好的。现在的LCC经常跨过路口会找不到对标的路线而莫名打方向盘,路上开也经常突破心理阈值要主动接管,所以我除了堵车场景或者大直路,LCC路段多是自己开。好在是目前出了新手村,NGP还是稳不少。
再来吹一下鹏厂,最近几乎每个月一件大事,正循环起来了。7月份的时候大众跟小鹏达成反向合资合作,着实是让国产扬眉吐气。8月份官宣了吴新宙被英伟达挖走做副总裁。虽然是非常遗憾但他去英伟达出任高管也很可能带回来更多合作也算是好消息。8月底,小鹏跟滴滴又达成战略合作,并且明年就开始量产新车。这次从C端扩展到了B端,不仅更多车的量产带来更多利润,供应链的议价能力提升还有产能的爬坡都会随之而来,形成更好的反馈。
吴新宙提到“智能驾驶不是广告学,而是长期主义”,也让我感慨万千。我们且不聊一些以打广告做PPT为主的公司霸占媒体,我看到的是更多像小鹏一样的公司、一样的人在坚持,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国产奉行长期主义,也有了长期主义的土壤。我看到了C919大飞机上天,看到了航母、邮轮下水,看到了突破重重封锁的手机。我还看到了文化领域,林魂导演的坚持带来了雾山五行极为细腻的国画风格,让人惊艳这才是中国独特的动画,看到了游戏科学带来了黑神话悟空这样的3A大作,中国也可以有自己动画游戏工业,花上数年的时间只为打磨一个精品。这么多的国产产业产品走向高端,我们也会在国际上有更大影响力,而文化娱乐走向工业化也会带来更好的文化宣传传播。也只有完成更多的产业升级,才会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就业环境和更高的收入脱离内卷。哪有什么国运,不过是几亿劳动人民不靠掠夺,全凭自己的努力换来今天的位置。再想想以后我们的下一代,都是看着国产的动画,玩国产游戏,开国产车,用国产手机,坐国产飞机,完全的文化自信。从小就没有任何国外月亮圆的想法,没有思想钢印,仿佛公知从未存在过,这是多么令人欣慰。
扯远了。写了太多,附点图,第一个是老婆买的无尾小袋鼠跟车很搭。后面都是参加上海的第一次鹏厂G6鹏友见面会,初见即合拍活动。收获满满,更是见到了各个活跃在各大社交平台的鹏友们和微信群主。祝鹏厂越来越好呀
#与小鹏G6一拍即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