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车一周用车体验分享
从提车到现在整整一周,开了七百五十多公里,跑了一趟外地,下了一次菜地。跟鹏友们分享一下G6一周用车体验。
先说动力吧,车型四驱MAX,不论设置为50/50,还是0/100,在任何时速下都觉得动力澎湃。在车流中钻行,可以做到随心所欲。四驱最大的优势就是克服极端道路,比如冰雪或是泥泞道路。提车当天我去了趟菜地,头些天的大雨使得地里的路全是泥坑,来摘菜的车都怕被陷进泥坑掉头回到了柏油路上,我观察了一下发现有一半路面还算硬实,于是慢速开了过去,虽然右侧轮子压过泥坑,但感觉动力分配在不停调整着各轮的扭矩,车很平稳的驶过两个以前从来不敢涉足的泥坑。此处需要点赞💪👍👍。
再说说悬挂吧,感觉这车的悬挂调校得很有特点,即具备家庭用车的舒适性,没有过硬的蹦,也不是过软的忽悠,响应迅速,很快恢复平稳。但在过急弯时还能很快纠正姿态。这点真的很赞👍。
关于辅助驾驶,北京能用城市NGP的地方不多,在城里我只用了ACC和LCC,环路上偶尔开启NGP,ACC和LCC也不错,启动方便还能设置跟车距离,堵车时非常好用。高速NGP也还不错,能能够减少高速长期驾驶的疲劳,不过变道,超车,进匝道等操作虽然能实现自动,但对速度的掌控和变道线路的选择和老司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愿后期升级能有够提升。
座舱的感觉也很好,空间就不说了,大家在展车上一定都感受过了,智能语音很敏感,不过我把免唤醒关了,因为有时车机会被无意唤醒触发误操作。改成语音唤醒,唤醒速度很快,识别也很准确,目前只支持中文,建议以后增加外语语种。但车机的聊天能力还有待提高。两个无线充电很方便,不过如果手机有手机壳,充电效果就不是很理想了,要是想用无线充电,建议摘掉手机壳。天幕配了遮阳帘后阳光下感觉不到热了,等到了冬天收起来再仰望苍天吧。导航配的是高德,除了显示距离,还会显示到达目的地和的WLPT剩余值,这个比较好。不足之处是超速提醒不明显,超速提醒的屏幕显示和手机版高德不同,不会在超速和测速摄像头之前通过屏幕变色提醒超速。
再聊聊大家关心的续航吧。
车机推荐的充电上限是90%,我的车90%的WLPT是481公里,我有自己的充电桩,所以通常续航还有两三百就会补能。补能速度大约1.5分钟/公里,一百公里大约两个半小时。
为了跑长途,出发前我把电池充到100%,显示WLPT是531公里。跑了趟唐山,往返四百多公里,高速时速基本在120,到家后剩余WLPT里程是76公里。去程动力分配50/50,回程尝试调成了后驱0/100,感觉动力变化不是很大,依然很澎湃,只是在高速过有积水的路面时心里不那么踏实。电耗感觉没啥变化,快到北京时又调成30/70。到家后充电充了一晚上,早上7点20才充完(充到推荐的90%)。平时在城里开,耗电情况感觉和WLPT指示差不多,跑高速感觉稍微多一些,但变化也不是太大。通过这次旅行,我觉得冬天去海坨山滑雪往返两百多公里应该不会有任何顾虑。如果去崇礼的话,往返四百多,在崇礼补次能还是有必要的,否则零下二十度还有那么多山路,担心不补能开不回来。
总的来说这个里程对单程三四百公里的旅途来说完全不是问题了。再远的行程推荐还是坐高铁或飞机吧。毕竟咱们中国的高铁和飞机还是很发达的。
最后再说说发现的不足吧:
1. 后备箱开启没有障碍物检测提醒,语音或遥控开启前一定要注意,否则有碰撞的危险。
2.导航对超速和测速摄像头提示不明显,对我这经常喜欢超速的来说,不是太方便。
3.反光镜没有防眩目,晚上碰上开大灯的太晃眼了
4. 无线充电不是很灵敏,需要摘掉手机壳充电效果才会好
5.360影像显示不是太清楚,不敢靠它判断周围事物。
6.高速上对远处车辆识别不是太准确,特别是晚上,六七十米内才能识别出大卡车
7.没有眼镜盒,感觉不方便。
总体感觉,这车还是很令我满意!小的不足还是有,但可以弥补和改进。
就写这么多吧,愿小鹏越来越好!愿鹏友可以满天下!
等待大家的点评和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