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社群#
@鹏友迎新群小助手
一、选择G9的原因:
从起买一台新能源的年头是在2022年中,身边的同事朋友开始置换电车,单位的电车也慢慢多起来了;我的斯柯达明锐开了15年,也到了时间,加之国家政策的助攻,便开始去了解电车。选择上主要是几方面的因素。
1、5座车:有7座车,自己平日工作在异地,应对上下班,偶尔差旅或长途往返珠三角与粤东用,5座足矣。
2、SUV:情节,从轿车,MPV,到现在第三辆车,决定买一部吉普(SUV),这个,想想是属于男同胞血液里的情节。
3、智能驾驶:这点,在开始考虑买电车之前是没有考虑的,随着逐步了解,才发现国内厂家已经开始普(nei)及(juan),因为偶尔是要跑400km+的长途,希望可以减轻压力。
4、操控的灵活精准与悬挂的舒适型,开惯大众系,大多数时间是自己开,甚至长途奔袭,,比较在乎这个维度。
5、续航:除了2022年抛出的麒麟,估计市面上的续航应该大致在400-500km,麒麟估计成本不会低,所以往主流厂商选应该差不离。【这点其实在后来G9上,基本算是解决了,一个便餐的时间,满血复活。】
6、至于纯电还是增程:考虑“双碳”大方向,决定彻底摆脱油了,而且增程器这玩意儿,有听到一些声音时间久了噪声问题及效率方面会有些性能下降,所以最后选了纯电方向。
7、38号和袁启聪的助攻以及自己的试驾(702),很想感受一波国产车的“好开”。
【比选过程】
1、试驾初体验:问界:开始是冲着华为去的,车机吸引,但随着试驾体检的积累,后来放弃了,哪怕后来出了纯电版M5(但我其实还挺喜欢M5的车型,和M7的零重力座椅)。
2、试驾的第二轮:极氪、蔚来、理想LA9
——极氪:应该说在B站看到一个专门介绍极氪的视频,还挺震撼的,挺高兴国产汽车出了这么一个纯电系列,当时最受大家赞誉的,还是8155车机免费升级这项,吸粉无数;但于我个人而言,辅助驾驶弱了一些,底盘低了一些,还是想要一台正宗些的SUV(所以后来观望了一阵009,价格一出,也还是放弃了)【PASS】
——蔚来:看SUCLV的原因,最开始看的就是SUV,车的内饰感觉是最中性的,开起来,避震感觉一般般,特地去试了一段颠簸的路段,后排乘坐,我个人的感觉是一般般,但总感觉卖服务这个切入点,不是很适合我,换电要覆盖我这种东西游走而且基本上往非一二线城市游走的工作,不太适合。然后激光雷达的犄角,我是……不喜欢,虽然安全,不像G9那样挨的概率高,当时ES7的1024TOPS的算力冗余,还是吸引了我好一阵子,但能力开发得一般般,关键是价格高,最终没选择。
——理想:真挺佩服理想的营销,但“奶爸车”对于应有MPV的我们家来说,吸引力一般了,也就是车内的娱乐设施和最后排的空间。但我的用车场景是个人偏多,太大台的车,确实没必要,而且试驾操控感觉一般,方向盘松(垮),妞宝在试驾过程在后排,没停的召唤“理想同学”,哈哈哈,日后驾驶的场景画面太美,放弃了。【理想大卖,国产大卖挺高兴的】
3、没怎么看的TSL:被塑料感劝退。
二、G9驾驶感受:
下定的时间很有意思:2022年10月22日22时22分,“按照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的原则,最后下定的是650MAX+4C,到2023年4月19日提车,将近半年的排产时间,其中的逻辑不太理解,先排热销(702)是可以理解的,但能把自身性能体现最充分的650和4C投放到我们这批车主去做“移动海报君、行走的人肉广告”不是最有说服力么😂
【极为简单的交车仪式……留个爪印】
但无论如何,最后证明:半年的等待还是很值得的,刚好等来了车机OTA4.2,激光雷达启用,挺有趣的驾驶体验,也得来了广州8000的补贴(但目前好像还没说咋申领)。
不到两个月,开了将近3000公里,3趟长途。
贴几张识别路况的图片:感觉摩托车最准!
具体几个维度的感受:
1、操控精准:讲方向反馈力度设置在最重,感觉就和大众系没有任何的不同,指哪打哪,高速上开到过150-160,车身操控依然是稳!操控起来不像开着台大SUV。
2、悬挂舒适【最赞的点】:双腔空悬,感觉最深是过坡过坎时候的震动消纳,和单位埃安的小V真的是鲜明对比,一种拉拽然后不会让人垂直抖动,晃脑袋的感觉,立马就能转化成“轻舟过万重山”的平稳感觉,在过小坡时候尤其放心感觉,我想这可能就是比肩XXX的最核心的驾乘感。过弯的车身稳定也保持得舒适,点赞,不负38度“年度最好开的车”的头衔,国产电动,跨过“弯道”达成如此表现,发自内心的高兴,伴随着自豪。【我长时间使用的是标准模式】
【双腔空悬】
3、续航扎实
一直习惯于用WLTP的续航显示,按90%的电量(建议充电至90%)的基准,续航显示是468km,不知道其他鹏友,我个人并没有特意去“轻拿轻放”的开G9,而是怎么舒服怎么来,WLTP的里程,基本是1:1的,应该有时候还会超出1:1,后面会补充详细情况。个人判断这数据应该跟用车习惯有关;如果充值98%,里程则可以到达508km,因为最近做了一次测试,从珠三角--粤东揭阳单程430km+,到达目的地显示剩余42km,472/508,93%左右,中间两段塞车,高速基本120的NGP,其余时间120+在跑,能满足我的极端需求了,中间用餐时间其实可以去充电满血复活,想着测试跑,放弃了,G9不负所托。在开120的速度,能好基本在20-21之间。
以下是“极限测试”过程记录:
第一次休息:行驶167.9+剩余360=527.9>508的表现(1.04:1),平均能耗17.6度/百公里,应该和这段塞车+车多车速不快有关系。
第二次休息:行驶95.8+剩余243=338.8<360(338.8/360=0.94:1),平均能耗19.3度/百公里,这段开始飙速了。
最终到达:行驶165.6+42=207.6<243(207.6/243=0.85:1),平均能耗21.3度/百公里,也是夜间飙速阶段。
【综合表现】167.9+95.8+165.6=429.3+42=471.3/508=92.8%,平均达成大概是93%,Excellent!
4、充电真香
800V平台的4C,快充桩没失望过,基本上是中途休息,用个餐的时间,就能满血复活(高速的快充,自己算了一下,一般能到250kW)。回到大揭阳有一支S4的超充桩,据服务专员反馈,小鹏的超充站只有一支S4的时候,这支S4的功率上限是360kW,有多支S4时,能达到标称的480kW。但综合看了几次,实际表现在320kW左右。改天再去试试480kW。
以下是单程430+km充电的记录:
综合表现:21分钟,84.22度电
充至90%的电量,WLTP续航显示:468km
充电曲线:效率在80%之前是很不错的😊
充电至90%的电量,CLTC里程显示是:585km。
这个充电机界面感觉挺不错:
唯一的:S4
其余的充电记录供参考:(高速:广东天路)一般功率会到250kW。
18分钟,45度
17分钟,47度。
5、智驾缓解疲劳
提车匆忙,高铁上广州然后办理完手续就开回粤东,忘了带眼镜,我有低度散光,傍晚时在服务区通过APP学习完了智能驾驶的相关课程,天黑之后的里程,智能驾驶辅助之后就轻松很多。高速NGP也挺不错,高速大部分时间还是很轻松的,加上驾驶位的按摩和通风,真的舒适不少,缓解很多长途奔袭的疲劳。
除常规之外,要说觉得还希望提升的,就是NGP时不能20%之内的超速行驶。包括闸道,速度会很慢,我一般都接管,都是在这两种情况,其次就是车多时,还是早早选择接管脱离车流的好。
车库记忆也是挺好玩的,同样的问题就是开的会很慢😂
6、用料不错,新车没啥味道。
三、建议:
1、行车记录仪的OTA希望能赶紧上。
2、车库记录存储能否备多几个地下车库。
3、开发多些能体现音响系统的音频、视频资源,提升微软服务能力。
【写在最后】
在选车过程,看了很多APP相关的测评,包括留言区,不太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声音否定、贬低小鹏,而且都很聚焦HUD,发布降价,选配菜单复杂相关,看多了都觉得好大一部分是无脑喷。一部国产好开高性能的SUV,我认为值得大家期待和拥有,也值得卖起高价,想想40W,在国产电动崛起之前,我们能选什么层级的车款。小鹏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