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乐与怒(二)

头像
使君
2023-05-31 18:19


2021-2022,小鹏P7爆款,趁势大力推出P5却反响平平,隆重推出G9却未达预期。“小鹏时刻”到来,交付拖延、上险量不达预期,逐日走低,延续到2023年。
小鹏懵了,茫然。
P5受到很多车主喜爱,在社区里秀“胖虎”的车主很多。而小鹏的同学们想的是给年轻人们也分享最优的智能化技术、智能驾驶技术,就像互联网技术的平权与分享一样。
然而,与虚拟的互联网世界不同,开始融合信息技术进阶的智能技术的电车,是现实世界中的传统领域。
只要看看销售量大的国产电车就会明白,价位在10-20万的电车车主对智能化系统不了解也不想用。造型流畅新潮、内饰显得高级、有智能技术的口号就够了,开着省钱、牌照免费少麻烦,这就是全部的诉求。所以,比亚迪、埃安、哪吒大卖,当然比亚迪开始注意车的驾乘感受、极热极寒条件下的通用性,更胜一筹。
放大一点看,20以上、30以上、40以上的国产电车莫不如是。20以上的车主们注意到了智能座舱或车机系统,对智能驾驶技术觉得属于鸡肋甚至反感。
譬如,后排看电视、小翻桌,冰箱等等,精致豪奢内装修,车大威武,确实打动了20升30、30升40那最大数量的升级换代车主的心。然而,就像第三排座椅一样,这些玩意儿吃灰的概率比较大,一家人、一车朋友挤在车上跑个可以看剧的长途,有多少可能?小朋友上学放学路上写作业么?不怕晃的早近视?车主们只是想象了一下而已,都没透彻地考虑过。真的用起来就发现,的确不如丰田阿尔法这类保姆车。所以岚图梦想家、荣威imsx8ev、腾势D9……出了好多,小鹏也有计划推出X9,目前似乎还没撼动第三排,但是旁边看热闹吃瓜的阿尔法大概是泪如泉涌,就像其他油车一样。
目前的智能电车就没啥智能技术,10升20的车主也还没有明确的概念,即使车上有也不见得用。
观察下来,这的确是实在的实惠的符合车主认知的打法。
打响品牌占领市场后,再慢慢补齐内饰华而不实的问题,把已经发展起来的智能化系统用更低的成本安上,这是销量前茅的电车统一的思想,没有一家是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技术都能打的,就连特斯拉也不例外——在国内开通FDS的不多,它更没什么智能座舱,当然马斯克不爱这个。毕竟,这才是王道,这才是符合市场需求、车主认知的做法,这才是生意。

要说对智能化技术有要求的车主也有,可惜大部分都被特斯拉抢先吸引过去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鹏的直接竞争对手就是特斯拉。

事实上,智能化技术还在成熟、爬坡的阶段,尤其是智能驾驶技术的必要性还不够普及。智能座舱技术的发展和体验优于智能驾驶技术,国产智能座舱技术一家独大,智能语音交互、导航、各种app的融合使用。相比之下,奔驰宝马保时捷…所有的豪华品牌都显得“智障”,所以醒悟过来的日本人开始跟进中国风,但是日本的互联网技术与中国有差距,智能座舱及堆料看来会吃力。
智能电车与油车的代差渐渐显现出来了,油车的智能化很困难,一是油车传统大国譬如德日韩的互联网技术不够发达,融合起来吃力;二是智能化系统需要不间断的电力,油车没办法24小时待机,那块蓄电池肯定不灵光,奔驰宝马加装了48V锂电池,是不是能够支持待机?估计不行。

用过了国产智能座舱,就会对缺乏这套设备和技术的车辆很不习惯,价值判断上就会贬低。这是传统豪车量价暴跌的一个因素,当然一些越野以及性能车看来受影响较小。那是另一回事,电车在这些领域目前还难以匹敌。

智能驾驶技术比智能座舱技术成熟度低,是一项开创性的技术,也是非常困难的工作。所以,理想到现在也没有投入,据说蔚来在今年投入了100多亿。比亚迪、埃安、哪吒都没有智能驾驶技术,那种不算,千万别当真。其他的国产电车中,华为的技术还行,但似乎技术策略相对比较激进。

小鹏主打智能技术,在国产电车的趋势中,或者说也是一段时间内国际电车的趋势中,属于特立独行的小众。小众产品的特点,那就是有一批稳定的具备相应消费能力的客户群体,而且价格不太便宜。所以,P5被评价为失策就在于此,这个价位阶段的电车有大量强有力的竞争者。车主一开,驾驶感受一般,哪有比亚迪、埃安、哪吒…好开多了还更实惠。或者,P5不要上智能技术而是集中提高车辆产品力,这样能够将P7、P5明显区分开。

国产电车颇有几家产品力强的,吐鲁番火焰山、牙克石根河的极热极寒天气中,特斯拉也不能打,出彩的都是国产电车,比亚迪领先。这是安全性、可靠性尤其是续航能力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车的驾乘感受。这两方面做好了,就是好车,豪车的基础也无非如此。
小鹏在火焰山还行,在牙克石排名中后。大概跟车厂在广州有关?设计人高度关注极热条件下的安全和续航,体会不到低温下的焦虑?“电动爹”的问题,是冬季电车的通病,如何克服,需要上技术用心思。

小鹏G9的650Max车辆性能,一开始很失望,舒适或标准模式下提速快刹车软,挺吓人,刹车容易点头,内后视镜视线被后排头枕遮挡,双腔空气悬挂似乎感受不明显……
试了几次后,选择运动模式+高回收,提速快刹车软的问题解决了。再试了智能驾驶,才发现驾驶的调校是以智能驾驶为核心的,智能驾驶下,车的启动、加速、刹车、刹停很平顺,没有点头的问题。还有空气悬挂的感受,坐过几次网约电车之后,传统车厂的低价电车,后排的颠簸中就没了吐槽G9的想法。事实上,650性能版的双腔空悬,比奔驰S级轿车的魔毯略逊一层,但是比绝大多数SUV表现更出色。最近系统更新看到,G9对空气悬挂的软件进行了调整。
G9刚开通智能驾驶的时候,用起来变道有点不适应,尤其是在高速、高架上的边道,司机驾驶都本能的离隔离墙远一点,但智能设定是这根车道的居中,有点吓人。最近G9Xmart OS 4.2.0升级了,这些问题都不复存在。堵车的时候,智能驾驶可以自动跟车启停,比较省心。高速ngp、城市ngp还没时间操练,但是看车主介绍都有长进。目前智能驾驶技术的成熟度,比不上老司机,对技术比较菜的司机很有帮助。对于老司机来说,又要学习智能驾驶教程,还要到指定区域完成200公里的智能驾驶,才能够开通,一些性急老司机的不耐烦乃至于鄙视是可想而知的。

信息时代已经来临,智能时代已经开启。智能驾驶技术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车辆行驶、控制技术的融合,是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是前所未有的新技术革命,投入巨大、风险很高,然而回报也必然丰厚。
成熟的企业家充分考虑风险,会均衡配置高新技术与产品性能的研发投资。小鹏显然更加具有互联网时代的事业精神和理想主义情怀,一般而言这不见得是褒义词。
然而,互联网技术已经成功了,并且正在从游戏、消费、通讯领域向生产、生活领域突破,无论是无人车间、无人机应用,还是公司全套的管理经营系统,难度最大的就是智能驾驶系统。同时,小鹏除了在车型配置上有点瑕疵,在智能电车的技术研发上没有缺点:3C、4C快充以及免费充电站2200家以上,覆盖所有地级市以上的城市,智能座舱技术、智能驾驶技术领先群雄。

小鹏偏智能技术,其实在车辆性能技术上也不错,但表现没有智能技术突出。智能驾驶技术,目前还需要考量司机驾驶的感受,譬如油门踏板的感受问题,加速应当有更强的反馈阻力,这才与驾驶人对于加速的感受、认知相一致。这种阻力的大小,需要反复测试,或者买技术来装上。油车豪车之所以卖豪价,就是长期打磨将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轮胎…各个部件的各种细微调整,才能够有强劲而平稳的驾乘感受。电车是新事物,有自然形成的平稳丝滑性,而对于其他细节的研究改进,需要向油车学习。这种细节的研究改进,有别于互联网风格的日夜加班996,没有那种智慧性的或水磨功夫,很难做出令人满意的近乎艺术性的感受。

小鹏除了对技术的理想主义之外,对于制造豪车在初期似乎不屑一顾——马斯克现在仍然不屑一顾,后来小鹏就有点游移不定。
智能电车的豪华品牌,智能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可以不用但是必须有。从这个标准上来看,目前销量靠前的都还不具备条件。

从车辆性能、智能化技术水平、销量以及车主忠诚度来看,小鹏、蔚来具备豪华品牌的一些特点。当然,从口碑来看毁誉参半,因为智能电车竞争的尘埃纷腾,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尤其是现在流行用水军,很多无脑踩,水军里的领军人物应该都是从论坛里混出来的,各种喷子术娴熟。

最近,蔚来先是被各种水军踩在地板上摩擦摩擦,销量积弱,处于“小鹏时刻”,后头又有一波攻击小鹏的。华尔街也搞笑,一会儿明白一会儿糊涂,就是看财报和这几个月的销量,一看一季度财报不理想这几个月的销量不行,马上做空,本质上似乎与国内小散没区别。去年华尔街就搞过一回,现在又来了。但是,他们不了解的是,小鹏已经走出了去年以来的至暗时刻,智能技术有更多进展,车型的天马行空开始有了方向,虽然依然没有向理想、比亚迪学习将卖车店开到四五线城市仍然是弱项,但今年的周上险量逐步增加,保持着上扬的态势,接下来G6、P7i、G9,会得到重视技术的车主更多关注。

本来,在蔚来被踩的时候可以考虑进场,蔚来从ET7开始有几款好车,其实ET7如果深入挖掘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如果换电改成充电,克服换电带来的地板增厚问题,能够进一步削减奔驰S级宝马7系的份额。然而,蔚来的港股表现仍然顽强,比小鹏股价高了快一倍。

该干啥干啥,保持定力,智能技术方继续领先,不要出现大的失误,车辆性能进一步打磨,小鹏可期。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