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9提车惊喜时刻#
全文一共接近6000余字,字多图少,大家酌情观看!
共分8个部分,分别是
一、 为什么才一年又换车?
二、 为什么选G9?
三、 为什么选650MAX?
四、 订车和交付体验
五、 能耗情况
六、 驾控感受
七、 音响按摩舒适性感受
八、 寄言
一、 为什么才一年又换车?
G9是我买的第六台车,第二台电动车,也是唯一一个同品牌复购的车型,同时也因为我买小鹏,推荐了2个朋友也买了一台P7和一台G3i,我也算是个鹏粉了。
之前购买的车型和使用年限、里程数情况,分别是三菱翼神(6年,7万公里)、马自达阿特兹(1年7个月,2.1万公里)、凯迪拉克ATSL(3年,4.2万公里)、领克02(至今在用已2年,1.3万公里)、小鹏P7(1年3个月,3万公里)。
再买一台新能源车的原始诉求是P7带来的崭新电动车体验让我对需要一台什么样的电动车有了更清晰地定位。P7带给我的最突出感受,一是车从交通工具进化为生活工具,丰富的智能化和娱乐功能,无论是行驶时、等人还是午休,都有了更多良好体验,电动车的低成本也让出行意愿更容易满足,周末也会经常到周边走走,拓展了生活丰富性。二是感受到了辅助驾驶的魅力,P7在1年3个月内,成为我单位时间内里程数最多的车,因为其中有1.2万公里的辅助驾驶,而这仅仅只是ACC+LCC(对,我没有买NGP),但是这样程度的辅助驾驶已经让我从原来油车长途单次驾驶400公里(是指人开始抗拒开车,精力和注意力也无法持续,以往一般选择换人)直接延伸为单次驾驶800公里,甚至在2021年7月,全程独自驾驶带着老婆小孩完成了4000公里跨越5省的自驾游之旅。三是对未来技术进步开始充满期待,这自然是源于OTA带来的,P7在我用车过程中,有2次让我印象深刻的OTA,直接改变了相关功能的用车体验,以往在买车时有什么功能就已经是固定的,随着时间流逝,你得到的功能不但不可能变多,反而会因为硬件损坏逐步丢失。
买一台新能源车SUV的核心驱动力是在频繁的长途自驾过程中,P7在空间和舒适度上的不足,以及缺少NGP和更先进的辅助驾驶。
基于上述两点,趁着P7还亏得不多,开始了换车的打算。
二、 为什么选G9?
备选车辆看似很多,其实按我的条件筛选下来,考虑到纯电动SUV可选较少,也扩大范围到了增程或者插电式,但可选的依然不多。首先因为对辅助驾驶和智能化的要求,比亚迪是首先排除的,而且比亚迪的设计风格我也不能接受;其次领克09从PHEV到EMP版本,我都重点关注和多次试驾,因为领克做工扎实,设计也比较在线,而且售后服务很好,但是后面发现EMP版本还是MobileEye的辅助驾驶,就只能选择放弃。
最后实际列入备选的实际上也就小鹏、理想、蔚来和阿维塔。
理想L8&L7:理想ONE身边几个朋友都有开,口碑尚可,理想L9外观乍一看很唬人,高大威猛,内饰也是感觉很有档次,不过太大而且是6座,国庆节到店去看L8的时候也是人山人海,当时的想法是试驾L8想象一下L7,试驾过程服务很到位,流程很规范标准,路线设计也很合理,整个体验是最好的没有之一,甚至比蔚来还好。放弃的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外观上设计细节不多,老婆一直无感,二是内饰用料包括底盘用料不太对得起价格,乍一看很好,细看比较粗糙,三是毫无驾驶感,基本上司机只是工具人,作为一台一直买比较运动车型的人来说,还是无法接受,四是充分结合自己的用车情况和过往一年的用车历史考虑后,觉得增程式150公里左右的纯电里程对于没有家充的我,实际上并不方便。所以在理想这里,也断掉了非纯电动车的考虑。
蔚来ES6&ES7:和蔚来结缘很早,ES8上市前搞EP9的珠海试驾品鉴会我就有幸参与,2020年4月份差点买了ES6,结果因为时机不成熟放弃,这次自然又列入重点考虑,放弃ES6的原因,相对于新发布的ES7和ET7,ES6的车型太老,配置和性价比都比较差,辅助驾驶也不太靠谱,放弃ES7的原因是价格太高,超出预算较多,另外蔚来的电耗管控也一直不太理想。反倒是老婆看中了ET5,特别有设计美感和质感,操控感受也很好,除了后排头部空间不足之外,还真是一台很不错的车,加上蔚来无敌的服务,要不是坚定了换一台SUV的想法,估计是买ET5了。
阿维塔11:交了心动金,有销售经常嘘寒问暖,提醒我抽奖,外观内饰也觉得挺有设计感。放弃的原因是发布的时候发现作为一台新品牌的新车,权益很不靠谱,后面G9开先河以后,阿维塔11也跟进一波追加了权益,还专程跑了一趟深圳看车,发现后备箱特别特别小,这个严格来说是三厢车,并不是传统的SUV,不过设计是很好看,很有质感,但是也有很多过度设计和完全不明用途的设计,也体现了车型设计上的不成熟,加上完全没有本地化服务,甚至不知道哪一年开店到中山(实际上2022年底开了第一家销售门店),所以也没有试驾的欲望,毕竟是3,40万的东西。
小鹏G9:作为P7用户,又想换SUV,小鹏G9的首发盲定肯定是无脑冲了,甚至还专程跑了一趟置地广场店看全国第一台展车就为了上车体验了5分钟,心里也是最为期待。上市当天正好在出差,回到酒店的时候已经开完了,打开网站一看这个价格,这个配置,当时就觉得这真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车型做出的配置和价格设计吗?满满都是失望,觉得真的是对不起一直期待的鹏友,虽然大师兄及时纠正,史上创纪录的重新发布,同时还宣布大力整顿团队,提振了一点信心,但是上市对我造成的负面印象还没有完全消除。国庆节拉上老婆小孩一起去看车,看完蔚来、理想后到小鹏店,人流量明显不足,然后G9缺乏豪华感的内饰设计,第一眼也相比理想不抓人,就没有慢慢体验的心情,而且又没有试驾车,草草的带着小孩体验了一下5D,就离开了,之后几乎都提不起兴趣去考虑G9,但是觉得自己关注了这么久,怎么也要等到试驾再做决定,于是在销售热情的跟进下,终于是10月14日试驾到了四驱版,试乘试驾过程中开始慢慢体验,感受到了不豪华的设计感之外豪华的用料和细节,发现确实是这个价位用料和做工最扎实的,比理想和蔚来都要更好,然后试驾下来,熟悉的P7味道,但是是全面加强的pro max版本,比P7驾驶感受各方面都更好,特别是极客模式,真的是要给设计这个模式的工程师加一个大鸡腿。可以说热情的销售+G9六边形的产品力让我重拾了对G9的热情,之后10月15日销售又安排上门试驾,带老婆做了一次深度的1个半小时试驾,也打动了老婆,基本上选G9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为什么说基本上呢,因为差点就毁在了交付过程上。
三、 为什么选650MAX?
其实最开始就是奔着702MAX去,因为一是P7开下来觉得动力很充裕,二是主要为了长续航同时三元锂低温性能更好,比我以前P7 480的磷酸铁锂好,然后MAX版本有激光雷达,未来辅助驾驶的空间更高,这样702MAX就是相对于P7来说所有维度都有提升,价格在重新调整配置后也比较合理。
但是,在试驾了4次四驱版本后,特别是两次1小时以上的深度试驾,用不同模式走过天天走的路以后,我对四驱就产生了强烈的好感,后面又用四驱的极客模式模拟了两驱版本的感受,觉得还是有差距,四驱充裕的性能储备让我有偶尔撒野的机会,更强的脱困能力让我回老家碰到冰雪更从容,加之650max后排的腿托和按摩也是非常吸引我,能让家人在长途自驾的时候更舒适,经过仔细思考对比后,加上小鹏把置换权益改为10万积分+1500度同时享受后,决定改订单为650MAX,10月17日完成订单签署,10月18日完成车型替换,11月初在两驱试驾车到了以后,试驾后也更坚定了我的选择。
四、 订车和交付体验
总的来说,体验很差,是我所有买过车里最差的,没有之一,差过2021年提P7的时候,甚至差到我在交付群里咨询怎么退订,但是这个差,不是交付人员的问题,而是流程和管理的问题。
一是对信息大量不清晰不对称,我深度怀疑是不是小鹏整个公司没人知道到底一个订单大概能在什么时间交付,因为我是置换,所以对于春节前能否提车很关注,但是一直到12月20日,我仍然不知道我到底什么时候能计划提车,问交付不知道,问销售说他们完全接触不到交付信息,看到群里很多晚于我的人都配车,最后实在忍不住,12月21日在APP上发帖怼了这个事,不得不说大师兄的团队整治还是有点用的,服务是积极了很多,当天就有客服联系,然后客服竟然告知了一个相对准确的时间,1月5日之前能配车。Excuse me?!然后我问交付,交付说他不知道,那小鹏你的交付群干嘛的,搞了半天客服人员反而能知道一手信息?!
还有就是关于准确的配车时间,销售告诉我贷款审批通过后才能配车,我签完合同急匆匆处理贷款,然后提车的时候交付告诉我G9是签合同就配车。
二是流程极度混乱,因为是P7置换,销售帮我联络了二手车评估,10月23日完成了评估以后,二手车的人就再也没出现过,没有协议,没有合同,没有任何信息,甚至没有告诉我保价期的注意事项,也没人告诉我保价期到什么时候截止,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开到了12月21日,在我到APP发帖以后,客服说会让二手车那边跟进我这个事,然后突然就说12月25日前就要收走车,要不然就超过保价期,需要重新估价,我当时就炸了,想骂人都不知道找谁,中间这两个月这么多时间怎么不提前说,然后当时正好是大批羊的高发期,然后我躺在床上一边发烧一边打电话联络P7的贷款银行咨询怎么解押,绿本在哪里,来不来得及什么的,好在银行给力,原来P7并没有做抵押,而是银行自己扣留了绿本,最后通过网上转账解押后,赶在12月25日前把绿本送到了我手上,然后我把车开到了店里,一个工作人员收走了绿本和钥匙以后,就算完事了,下午推送了一个电子合同给我,然后合同上写着我的回收款要全额用于支付首付,然后我又要去和销售、交付沟通,我说是我自己刷卡支付一部分首付+回收款支付一部分首付,不是用首付款全额,然后交付又要去和二手车那边沟通,这个情况要怎么处理,最后给出来的答复是大概1个月左右会把多出来的回收款给回来。整个过程里面,可以说,没有人告诉我流程是怎样,时间点是怎样,然后要求是怎样,全部靠自己问,可以说几乎是消耗了所有的耐心。
另外一个混乱就是贷款上,明明APP说可以自己选择银行,然后我是不喜欢工商行的,结果直接给我自动选择了工商行,没有其他可以选的,结果办理贷款过程中,竟然需要我提供30万存款证明,才能批我30万贷款,这是什么脑回路,在我提供了以后,结果又说查不到我的工行卡,要重新办个卡,我都4张工行卡了,我真是服了,最后交付群里说了,才说给我处理线下换个银行。
可以说,整个交付过程的体验是一塌糊涂的,虽然销售、交付的态度都很好,一直都在积极沟通,但是流程和管理上的天然缺陷,条款分割各自为政的办公室政治文化,让她们也束手无策。我也感觉特别失望,这个失望是对小鹏这个品牌的,因为G9的上市失败吹响了团队整治的号角,也暴露出来了很多之前的内部问题,我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层,对大师兄的整治我是充满了期望的,结果目前看来,任重而道远,毕竟小鹏不能永远靠着技术和产品力来兜底,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会给你时间去体验这些的。
五、 能耗情况
800V YYDS!G9能耗表现绝对的同级别第一!
提车当天100公里返程,90公里高速+10公里市区,24度气温开空调,动能回收中,没有激进驾驶,因为忘记开通NGP手工驾驶,没达到最理想的能耗表现,全程顶着限速开,前面30公里几乎是120KM/H,电耗大概18-19之间,后面车慢慢多了以后车速略有降低,能耗最后定格在16。
提车回来这2天,市区行驶了80公里,开着音乐、按摩、空调,经常出现短程驾驶(30分钟内)大概13-14之间的能耗。
这可是一台百公里3.9秒的四驱性能猛兽,这样的能耗表现简直是让人惊异!
后续春节期间会长途自驾大概5000公里,跨越大概7个省,温差20度,海拔变化1500米,届时再汇报详细的能耗表现。
六、 驾控感受
几乎完美!可调悬挂+极客模式YYDS!改编一下某知名大佬的话:“两驱即巅峰,四驱在云端”!
指向上,G9虽然是SUV,但是其实灵敏度和车头指向性比P7还好,当然因为G9的车身尺寸问题,跟随性比P7略有不足。
滤震上,G9全方位优于P7,特别是P7表现比较差的大的起伏坡和转弯过程中碾过减速带,G9表现明显好得多,最开始提车用标准模式,觉得整体悬架感受还是偏硬,虽然已经比P7过坎过减速带体验好很多,但是舒适模式的动力响应又不合适,通过极客模式设置了动力标准、ESP灵活、30:70分配、回收中等、悬挂较低、悬挂刚性舒适、转向手感舒适的一个模式,整个G9就变成了一台动力在线,驾驶轻松,乘坐舒适度又特别好,同时车身还很灵活的神奇状态,特别对自己的驾驶风格,老婆乘坐下来也是赞不绝口。
七、 音响按摩舒适性感受
不是什么专业人士,主观感受来说音响比P7的丹拿好太多,因为被我推荐购置P7的鹏友就选了丹拿。也比我以前马自达的14喇叭BOSE好,比领克的燕飞利仕好。
推荐大家听音乐时,选择原声+空间声效关闭,能得到特别好的人声体验。看电影时打开空间音效,选择影院模式。顺便推荐GEM的新专《启示录》,用G9的音响听起来感觉特别好。
隔音方面,110以下特别好,120左右正常水平,比P7略好,日常市区行驶,如果不开音乐,因为过于安静,外部偶尔传来的噪音都很遥远,感觉整个人和外界有一种隔绝感,说实话有点不适应,后面还是大部分时候开着音乐。
座椅按摩太爽了,几乎是上车就开一下,模式多样,按摩力度丰富,十点式按摩覆盖面积齐全,配合冥想模式简直是按摩椅体验,不过座椅律动是脑残设计,体验了一下,屁股都麻了,直接关了,看电影时还是有点用,但是既然有了这个硬件设置了,希望后续产品可以设想一些更有用的场景,比如说结合辅助驾驶形成震动提示之类的。
八、 寄言
虽然过程很曲折,但是还是很庆幸自己拥有了G9,我也会继续积极分享更多用车体验和感受,从一个喜欢驾驶的人来说,这是一台产品力十分在线的车,对得起大师兄所说的“50万以内最好的SUV”,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人能感受到G9的优点,虽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行车记录仪问题、后排舒适配置不下放等,不过我认为这些都是瑕不掩瑜,也衷心希望小鹏能真正整治到位、重整雄风,让其他的东西能追得上产品和技术,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毕竟这个世界需要有一些人来做“难而正确的事”!
P7提回来第一次停在小区
送走p7时的留影
在置地广场全国首次上市前内部品鉴会
第一次到达黄埔交付中心,看到好多G9
比较火的银色和韭皇绿,我个人更喜欢韭皇绿,特别有质感
第一次看到我的G9
提车高速回来的能耗
市区行驶了30公里的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