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智驾安全生活#
最近网上有关AEB的话题吵得沸沸扬扬,大师兄也多次进行回应。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管舆论怎么发展,我觉得只有亲身体验之后,才能了解其中的情况。
下面就用我的一次亲身经历,来给大家分享一下AEB触发时的场景。
当时我正在以大概15km/h的速度通过一条人比较多的窄路,我当时也是在观察路上的行人动向,随时备刹的,但是右边路沿上正好是停车场,有车停在那里有遮挡盲区,这时有一个行人突然走出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鬼探头”现象,这位行人一开始还没注意到我,扭头过来才发现我的车;而我一开始是已经注意到了这位行人的,但是还没等我踩刹车,小鹏的AEB反应比我还快,识别到“鬼探头”的行人,立马刹停了。
由于是第一次触发,我自己也是懵的,缓了几秒钟才继续向前走(视频里隐约还能听到我发出了一声国粹…)。
第二次触发是在出停车场,经过停车横杆的时候,正好有位行人在前方和我同时通过,小鹏的AEB也识别到了行人不规则的动向,也一下子刹停了。其实这里我自己也是能够预判行人和备刹的,但是这一次小鹏AEB的反应又比我快。
所以我觉得,小鹏的AEB在低速行驶的过程中,其实是很灵敏的,每次的刹停动作都比我快。
至于中高速的刹停,我没有触发过。但是如果你细心一点,去查看用户手册,就可以看到小鹏关于AEB的触发说明:在在识别行人、二轮车时,本车速度介于4-65km/h之间工作;对于车辆,仅在4-85km/h之间工作。AEB作为一个辅助功能,系统会采用降低车速的方式最大程度减少正面碰撞的冲击,且系统会延迟启动,避免没有必要的介入发生。也就是说,触发AEB的时候,系统会进行减速减轻碰撞的冲击,这里的机制就是,允许与前车进行碰撞,但不一定会瞬时刹停,因为在中高速行驶过程中,急刹车会容易给后车造成追尾。这里其实也有一个争议点,就是如果车子不把车刹停,那我撞了前车岂不是变成我追尾全责了?我想说,这种情况下,人的安全一定是大于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的。
各家汽车厂对于AEB的触发条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每一家都有不同的理解,调教的风格也不一样,对于误刹和正确触发的临界值,没有一个界定的标准。AEB也不是智驾的全部,只是智驾主动安全的一个部分,所以外界测试或者舆论认知把AEB不容易触发当作为是小鹏的智驾不行,这样的论断,无疑是不正确的。
我们拥抱科技带来的便利性以及行驶的安全性,也需要正确看待发展中存在的客观困难,而不是用营销舆论一棒子打死小鹏在智驾上所付出的努力。
希望小鹏继续加电,用技术为自己正名。💪
@社区活动小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