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P5上市之际:回顾一下小鹏P5车型的得与失

头像
小马生煎
2023-09-25 12:01

开发背景:在19年小鹏站在ICU门口的时候,严峻的现实情况让公司做出了先上P5再做G9的决定。现实情况而论,P5基于G3的D平台,G9基于P7的E平台,结合定位来看P5节约开发费用和资源对冲未来不可知的风险。
机会点:彼时的紧凑级纯电轿车市场方兴未艾,2021年小鹏P5上市时其主要竞品埃安S和秦EV的销量不过几千台的水平。站在2022和2023年的时间节点,小鹏P5的前期规划确实踩中一块高增速的市场。

产品开发逻辑:

1. 平台和车身所带来的整车体验:
基于家轿的定位,P5着眼于通过D平台进行内空的打造,借助D平台短L113的“缺点”借力打力,简单直接的进行轴距加长从而获得X方向上的巨大内空。结果上来看,P5的策略是非常成功,仅仅凭借4808的车长和2868的轴距实现了1000+的L50-2(前后排H点距离),从参数上看直接跨进了56E这个级别车型的水平,实际体感可以说是远超同级竞品,获得了越级的后排体验。
但与此同时D平台也给P5的造型设计带来了先天劣势,基于G3一款SUV车型的D平台地台高度明显高于轿车,短L113设计,在整车尺寸变大之后也无法随之尺寸升级的轮胎外径,这些都使得P5在进行尺寸升级后作为一款轿车的比例失调。从而决定了其在外造型设计上的「廉价感」,为其后续的市场表现埋下了伏笔。姿态越低越高级,轮子越大越高级,是汽车造型设计亘古不变的真理。
另一方面,P5所呈现的产品性能体现出了小鹏在底盘、三电上不断进步的能力。包括基于前麦弗逊后扭力梁所达成的底盘舒适性表现以及洗刷P7续航续表的实际能耗表现。这些都在后续的G9和G6上进一步以每一个车为一个台阶展现了小鹏在整车基础体验上的进步。

2. 智能数字化体验:
P7在智能化的成功和美股的上市成功让小鹏P5进一步在产品定义上人格分裂了一把。体现出了在一段时间内产品定位和公司定位的脱节。P5作为一款锚定在性价比敏感区间段的车型背上了第一款上车激光雷达的重任,在百变空间的座椅功能的尝试最终证明无法在目标人群当中获得足够的吸引力。这些都让P5在需要拼性价比的细分市场早早背上了BOM成本的重担。同样为其后续市场变现埋下了伏笔。
但与此同时,P5上激光雷达的决策确实很多为小鹏在智能驾驶上的领先奠定了基础,包括工程师的“练兵”和算法以及开发经验的积累。

3.产品传播:
产品传播可以引导用户认知,但不可能改变用户认知和购买逻辑。
虽然小鹏P5将销量分流目标锁定为凯美瑞和雅阁,且其实际体验体感确实优于这两者,但由于用户认知的局限性,小鹏P5始终在纯电轿车的池子里和埃安S、秦EV以及model 3等车型竞争。其设计和性价比上的劣势决定了其相比秦EV和埃安S的竞争劣势。
如果P5当时没有在智能化上坚持,凭借整车的基础体验包括空间等优势,其有机会成为小鹏的第二款爆款车型。毕竟现在的埃安S和秦EV都是月销两万的产品。但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小鹏在后续的智能化脚步上走的不会有现在这么快。

做产品除了产品定义本身之外,同样重要的是跟公司发展节奏的匹配。而G6则是在完成了整车、智能等多方面的原始开发能力积累后,在极为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公司前景下逼出的王炸产品。也让小鹏重新回到了牌桌上。这次的P5改款,在充足的智能化下认清了产品亮点,将智能+空间作为卖点,有机会获得市场更多的青睐。

文字较多,大家耐心观看,没什么图片,放一张新P5图片镇楼吧。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