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中情车——小鹏G6的30天用车报告

头像vip
唐小熊
2023-09-14 23:59 · 认证自媒体创作者

不知不觉已经提车30+天了,我在经历迎新社群每天打卡和闲聊的日子后顺利毕业啦,献上我的毕业证。


在这30天里,我的里程续航不知不觉达到了3856公里。以往油车一年才开一万多公里,现在已经近4000了,果然电车容易多开!
在这30天里,我去了宁波象山、去了海盐南北湖、去了嘉善新西塘、去了杭州千岛湖,一趟趟的旅程都在告诉我,选G6真的没错。
在这30天里,我体会到800V的超快充电速度,体会到反向续航的名不虚传、体会到小P的智能座舱,唯一可惜的是时间太短,还没体会到OTA的升级。
纸短情长,下面我从购车理由、充电续航、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四方面来展开这份30天用车报告。

一、购车理由
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是关于我漫长的新能源选车之路。描述的是从两年前,从缘起小鹏P5,再历经海豚、宋PLUS、零跑C11、深蓝S7、银河L7二代大狗之类的插混、宋PLUSEV冠军版;可以说,两年的选车之路让我对自身的需求非常清晰。
我对电车的最原始核心需求是纯电车省油、长时间开空调。这两个需求大多数电车都满足,但是选车策略最后调整为预算在20万出头的电车后,我对配置需求发生了很大改变。我的梦想需求:纯电SUV,续航最好600以上、空间大能满足露营过夜需求、HUD、座椅加热通风按摩记忆、副驾有上下调节、头枕音响、方向盘加热、后视镜加热记忆倒车下翻、有行李架、雨量感应、电尾门、基本的辅助驾驶功能。
目前市场上全部符合这些需求的一个都没有,能满足大部分要求的只有零跑C11、S7、G6。
G6除了没有HUD和座椅按摩和续航差一点到600以外,其他全部符合,可以说是梦中情车了。
但它给我的惊喜不止于此。
首先是续航准充电快,全域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标配3C电池+低风阻设计可以做到续航反向续标,充电速度特别顶,实测普通桩15分钟补能260公里。
其次智驾自由,买车送AI代驾,虽然自己在三线城市,但城市NGP也近在眼前。辅助驾驶对于G6来说,不止是期货,是实实在在立马能用,并且未来会更加完善的成品。
最后是性能和空间,580max百公里加速6.6s,对我来说足够了,而且是同价位最强;超大的空间可以支持露营装备存放和过夜需求,还有特别满意的车顶行李架接口。


二、充电续航
以我前往宁波象山自驾游为例。
车辆配置情况:580MAX银外灰内20寸轮毂,表显CLTC满续航560KM
全程充电情况如下(显示续航均为CLTC):
1.家充从51KM-556KM,用时8.5小时补能505KM
2.快充从197KM-417KM,用时20分钟补能220KM
3.快充从290KM-549KM,用时35分钟补能260KM
4.到达嘉兴后还剩余85KM。
消耗表显CLTC里程:556+220+260-85=951KM;
实际行驶里程:287+355=642KM;
整体续航达成率67%。折算WLTP续航达成率为83%。
此次行程续航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如下:
1.高速里程237+205=442KM,占比69%。
2.载重情况,5人满座,3男2女,住一晚的行李,一箱矿泉水。
3.没有贴车膜,全程空调5-8档,18度,座椅通风。
4.上车前每次都会开启极速降温,对电耗下降。
对于充电和续航的整体评价:
1.续航真的非常满意,在满座高功率运作空调的情况下,仍然有这样的实际续航达成率,两天的高速电耗分别是16.9和15.2,而且是83%的WLTP续航达成率包含了停车耗电、0车速耗电量。而在我日常城区驾驶情况下,如果碰上绿灯多车速均匀缓慢的情况,平均行车电耗低至10-12,WLTP基本属于反向续标。
2.充电速度非常顶,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跟其他车主一起在普通快充桩充电,我的功率是59KW,其他车主才27KW,实现了充电最晚到,最早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试过S4的超快充,希望小鹏能赶紧在我的城市落地一个!

三、智能座舱
1.语音交互智能化程度高
全场景语音+多人对话+免唤醒对话,我媳妇就是被这点完全吸引住了。
在实际的使用中,简单的指令(车窗空调开关、座椅调节)免唤醒成功率高,接近100%。
但对复杂的口令(例如导航到***,切换到座椅习惯*,打电话给**)经常免唤醒失败,这还需要优化。
另外就是小P反应过于及时,话还没说完就开始断章执行了,“导航到曼居酒店(停顿0.7秒)客运中心店”,弹出来各种曼居酒店,后面半句不识别。
比较严重的问题是:车里人多的时候指令识别失误较多,例如我说导航到某地,会出来几个路线,然后其他人说同时说话,小P就会说 我没有听懂,就取消了。建议小P多线程接受语音指令时,要锚定初始指令唤醒者。
2.首创新能源车智能场景用法
目前仅支持G6\G9。开放了350+项车端能力,支持对座舱功能的个性化定制需求,通过远程和车内两种场景运营的触发方式,支持语音、时间、地点、环境、多媒体播放、车辆状态等作为自动化运行的触发条件,实现多重条件连续感知判断、多任务同步执行以及指令延时执行等高阶应用场景。
简单举例,例如四季恒温上班备车:设置早上7点45分,若车内温度在30度以上则执行极速降温、低于10度则执行极速升温;上车之后根据设定的温度自动执行对应空调座椅的设置。
再例如洗车智能场景设定:当主驾语音指令洗车模式,就执行关闭全部车窗、关闭大灯、关闭空调、关闭播放、折叠后视镜;洗车结束后再下达指令洗车结束,则打开后视镜、打开空调、开启自动大灯、继续播放音乐。

四、辅助驾驶使用感受及改进建议
目前我高速NGP使用了494公里,整体而言,我认为小鹏高速NGP已经具备了一定人类司机的主动能力,90%以上的高速路程都能交由高速NGP处理,驾驶疲劳度上能得到最大的缓解。
(一)几个让人比较惊喜的点:
会自动超越慢车,但也有较长时间跟了一辆慢车的情况;
会自动避让大车,虽然一直在自己车道内行驶,但相邻车道有大车时,会在自己的车道内稍微远离大车,超过之后再恢复居中行驶。
变道如果前后没有车辆,左右偏移变道的幅度非常平缓,如果有车辆则会比较果断。
(二)当前高速NGP的几个不符合我驾驶习惯的点:
1.拥堵路段的加速减速处理:在拥堵路段缓慢前行时,前车突然加速后,NGP在延迟2-3秒后跟着加速,前车拉开较大距离后加速变刹车红灯亮起,但NGP仍然控制车辆加速,在缩短一定距离后才开始刹车,有时候刹车会比较急,语音还会播报道歉刹的有点重。急刹之后还会容易造成后车追尾。
具体案例:我提车当天走常台高速,路段拥堵到需要时不时刹停等待,就一直出现上面的情况,最严重的一次是导致后车直接转向避让。后面我碰到拥堵路段就全部自己手动开了。
2.不合理刹车问题。由NGP主动发起的变道,在前车是大卡车时会有减速行为,容易造成目标车道的后方来车追尾。同时,正常超越右侧大车时,会突然来一脚刹车,引起车内人不适。
3.NGP比较偏好在第一车道内行驶,众所周知现在第一车道经常出现时速80-100码的车,有时会跟慢车很长时间,由于二三四车道车流量较大且车速明显比一车道快,但NGP迟迟没有发起主动变道。
4.高速上重刹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其他车辆加塞、卡车靠近时,会选择踩刹车避让。
(三)NGP改进建议
1.提升拥堵路段的加速减速响应及时性,尽量与前车的加速减速同步。前车加速,立即慢加速;前车减速,立即停止减速,适当蹚一段路后逐渐刹车。
2.尽量减少不合理刹车,路遇大车,可以采取车道内偏移或者短时间内提速超车的方式进行避让,同时避免换道减速情况。
3.增加NGP车道偏好设置,增加当前车道为主车道选项,或增加变道风格激进选项(只有标准和保守)。
5.其他车辆加塞或卡车靠近时,不紧急情况下,建议采取释放油门的方式缓慢减速拉开车距的方式,而非突然刹车避让。
虽然上面我说了很多辅助驾驶方面的问题,但是我觉得当前仍然是人机共驾阶段,小鹏的辅助驾驶当前有这个水平已经很了不起了。
很多看不起智驾的人,都是拿智驾水平跟人类驾驶水平做比较。
从历史来看,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人类的奔跑速度,到骑马速度,到汽车速度,到飞机,人们在交通上的速度成就逐渐提升。
智驾也是一样,从定速巡航、自适应巡航(ACC)、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LCC)、高速NGP、城市NGP、无图NGP,一步步地从解放驾驶者的双脚、再到双手,也许在可见的将来,还能进一步的解放驾驶者的双眼,真正实现AI代驾。
而今天,看似在尝鲜智驾的我们,实则在为这项技术的发展不断贡献我们的驾驶经验和行驶数据。在当下,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分享、反馈自己的驾驶感受,让智驾技术的发展走得更快更好。




#迎新社群#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