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G6# #鹏派探索者# #与小鹏G6一拍即合#
前言:
作为有幸参与6月3日-4日抢鲜试驾G6的60名鹏派探索家之一,同时也是P7480E->G9 650MAX的车主,也是改装过4台油车,下过3个不同赛道和参加过若干次场地绕桩这种技巧赛的业务爱好者,通过2天赛道和城区驾驶G6,结合与产品经理和其他鹏友的交流,加上代言人小志最新的的采访视频,验证了一些我的感受以后,今天来聊一聊抛开能力强悍的辅助驾驶能力(针对这部分,我已经专门发了一个NGP2.0的体验贴)后,G6作为一台车开起来是什么样的,以下仅对于驾控感受。
优点:紧凑、动态好、极限高、连续作战力强。
作为一台离地间隙180,车重超过2吨的车来说,综合来说属于操控表现很不错的。
紧凑:主要是体现在车身的一体性表现明显,没有车头车尾的分裂感,不会出现某些情况下车头过来了车尾还吊在后面的感觉,像一些车身紧凑的小钢炮,完全感觉不到是一台不小的SUV。另外方向回弹力调教的很好,是小鹏所有车里面调教的最好的,不是单纯的软或者硬,而是很有韧性,配合紧凑的车身,让每一次转向都是一次愉悦的享受。
动态好:车身的重心转移很积极,在赛道中从外侧切入内侧的时候,车身倾斜的幅度、侧向的G值都与预期很接近。这里特别说一下,有些人认为车身要很紧很硬,侧倾很小才是动态好,实际上过于硬的支撑对于车辆重心的转移是不利的,会带来悬挂、轮胎受力的不均衡,当然侧倾过大那是支撑力不足,肯定是更不好的表现,所以合理的侧倾会让驾驶感受更好。
极限高:最为惊艳的一点,赛道的驾驶中,我故意用不太合理的车速硬拉入弯心(还被教练批评),只是为了感受一下侧向G值会不会突破极限出现失控或者被ESP强行降速,事实上完全没有触碰到G6的极限,这台车如果能换装绞牙避震,降低车身,开放更为激进的ESP标定,相信会很有意思。
连续作战力强:刹车性能很不错,虽然这次不是布雷博卡钳,但是我作为60人里面第53名参与试驾的,赛道驾驶中的热衰减表现结合公布的刹车数据,还是可以给予很强的信心。另外在与产品经理交流中,也提到油冷扁线电机的黑科技和诸多行业第一(看数据实际上电机的反应速度做到了业界第一,但是没有那么灵敏的电门反馈应该是从驾驶舒适性角度考虑,但还是希望后续有可以释放电机全部潜力的模式),还可以做到连续加速20次无衰减,而且产品经理有信心可以做到更多次,也欢迎大家尝试。
不足:座椅包裹性激烈驾驶时严重不足,ESP标定偏保守,没有车手模式,没有极客模式。
考虑G6毕竟是以年轻自用+家用为首要,而不是以赛道和激烈驾驶为主,所以可以理解座椅的造型设计和包裹性不足的问题,但是舒适度是没问题,填充物软硬合适,其实比G9的更舒服点。
ESP方面,虽然麋鹿成绩比较高(据说是放开了ESP设定测试的),但是实际开的时候,还是以安全第一,对于过激的动作会介入降速明显。
至于车手模式和极客模式,一个是产品经理觉得G6的车主不太需要车手模式,因为一般人不会拿SUV来飙车或者体验极限操控;另一个是成本过高,无法装备(也印证了我之前分享过的关于极客模式的猜想,这确实是一套实现了对车辆驾驶方面极高调教和控制水平的系统)。
综述:G6是一台好开、开起来轻松有信心,并且不会让你感到无聊乏味的车,在运动、操控、舒适度之间找到了不错的平衡。
大家一定要去试驾一下,相信你不仅会惊艳于G6的智驾能力,也会满意它的驾控水平。
感想:
G6超高的极限能力和极为紧凑的车身感,我认为这是前后一体式铝压铸+CIB+前全铝双叉后五连杆+超高车身抗扭强度的功劳,当然还有小鹏一直合作的德国某底盘调教团队(大家也都知道是谁)的贡献,不过从G6上我感受到了SEPA2.0的架构能力,第一款车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让我不得不对小鹏在SEPA2.0下如果能做出一台跑车会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充满了期待。
同时也希望小鹏和小志能玩一把,引入车手模式(配备激进的ESP和电机反馈灵敏度)+换装避震+换装轮胎,刷个圈速出来看看,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