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小鹏G6会是20万级别的“水桶车”么?

头像vip
数据里奥斯
2023-05-14 18:12 · 认证自媒体创作者

我是数据里奥斯,是一个将满而立之年的科技行业从业者,喜欢数码、智能车,家里有小鹏P7和比亚迪海豚两款纯电车。我和家里领导每天都有数十公里的单程通勤需求(7-8成都是魔都的高架、高速),可以说是纯电车的重度体验用户了。

相较于第一次购入小鹏P7作为人生中第一款纯电车辆时候的新奇和冲动,我对下一台车的需求,更多的是需要一台各方面都没有明显短板或是槽点的车型。遗憾的是,尽管过去这两年智能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新车型也层出不穷,但是似乎很难在二三十万价位选到一款各方面都没有明显短板的“水桶车”。小鹏G6的出现,似乎隐隐给了我一些希望。

水桶车:要没有明显短板

什么样的车才是我心目中家庭里的”水桶车“?我觉得有4大方面是要没有明显硬伤的:续航、外观/内饰设计、体感(舒适性 + 静谧性 + 智能)、驾控(操控 + 辅助驾驶)。如果除此之外,还能有一些符合自身需求的亮点,那这款车就会足够让我心动。

外观/内饰
说实话,这其实是个很主观的事情,但是这却是很多人选车最先关注的方面,如果一台车瞅一眼就生厌,你也没有欲望再去深入了解它。

虽然外观内饰设计好坏的评判很主观,但是看下来这么多热销的车型,似乎也还是有一定的共性:外观上足够流畅、窗户前后档视野足够好、有掀背/大开口后尾箱、内饰采用麂皮、低对比度纯木等哑光/素色材质似乎都是加分项,而奇怪的异性外观/突起、钢琴漆面板、镀铬则往往是容易引起大家反感的材质。



加分选手:P7的流线型外观、极氪001的列装造型、ET5的倒影式氛围灯
减分选手:阿维塔11宛如坦克瞭望窗的后窗设计(还限制了后备箱开口)、老款P7的镀铬装饰条
小鹏G6:流线型的车身侧后45度相当好看,黑色内饰的麂皮+哑光皮质包袱的氛围感也很不错;轮眉的反差和激光雷达+灯组的面积过大在浅色车漆上反差较大,是很多人吐槽的点,上市宣发时可能需要注意调整




续航/充电效率
在纯电汽车进入市场之后,续航一直是绕不过的话题,一开始是续航确实短,标称也就100-300续航。如今主流车型的续航标称都在500-700公里,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因为续航虚标、打折而担心。

我每天的通勤距离大概在90公里,所以一周的用车距离大概在500公里左右,是通勤距离比较长的一群人了。按照我们掐头去尾各10%电量(续航焦虑值和电池保护值),如果我们的车辆80%的电量能有400-500的续航,我觉得就已经足够覆盖绝大多数人的用车场景了。

其实以标称续航来说,大多数主流车型都能有有600-700公里的CLTC续航标注,唯一不同的是,采用800V高压电技术带来的扎实续航和快速充电/换电带来的补能便捷感,会是下一个阶段我们买车时在续航这块儿达标的重要考量。毕竟同样是标称700公里CLTC的车,800V平台的可能可以跑到600甚至更多,而另一台车只能跑到500甚至不到,消费者开哪辆车会焦虑,显然不言而喻。



加分选手:蔚来全系车型、飞凡的换电技能点依然在续航/补能方面有宣传优势,具备800V高压技术的小鹏、阿维塔(宣称750V)以及后续理想的大饼,也都意味着800V平台将会是补能方向纯电车后续必须具备的能力。
减分选手:我自己的670版本P7续航谁用谁知道!其他的除高分选手外的车型,大家自己心里也都有数。
小鹏G6:800V高压技术求求小鹏除了宣传充电快,扎实的续航多想办法普及一下认知吧,酒香也怕巷子深的。

体感(舒适性 + 静谧性 + 智能)
外观和内饰的设计会吸引人,而舒适的体感则会让人更愿意乘坐/呆在车内,这部分可能很难在短时间的试驾中体现出来,但却是用户口碑最容易积累的部分。舒适性 + 静谧性 + 智能这三部分,我觉得可能是体感层面感知性最强的几个方面。

舒适性:座椅够软,足够的腰部大腿承托,有舒适的扶手中控可以搭手)效果明显的座椅通风、加热、按摩以及方向盘加热是最直观的舒适性配置。对于长时间开车坐车来说不可或缺。

静谧性:纯电车最主要的噪音来源就是风噪和胎噪,另外就是车身自身在路过颠簸时的异响。双层夹胶玻璃、隔音海绵能有效隔绝噪音,而一体化车身则能够有效降低长期用车后的异响问题。主动降噪目前在主流价位采用的还是相对较少。

智能:优秀的智能座舱,足够简洁容易盲操的UI设计,且足够优秀的智能语音,能够在单人开车时,解决我9成的操作需求



加分选手:极氪001的静谧性至今令我印象深刻,在80公里高架路段只有脑后有为不可闻的噪音。小鹏的智能化语音也是驾车途中解放双手的法宝。理想的乘坐舒适性包括娱乐设施也是业界标杆,而且并不局限于主驾,移动的家是有原因的。
减分选手:蔚来、小鹏的座椅其实在多个车型上都不够舒适,阿维塔的主驾座椅即使在量产时 有所加长,依然过短无法有效承托大腿。
小鹏G6:G6的座椅舒适度绝对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够软,够舒服,后排座椅后仰能调节到的角度也绝对是能接近半躺的舒适感受,而座椅通风、加热也终于不再鸡肋,靠背也有足够的通风加热效果,唯一的遗憾是砍掉了座椅按摩



驾控(操控 + 辅助驾驶)
很多媒体评测都把转向精准度和底盘过弯的极限放在操控测评最重要的部分。但是作为日常通勤来说,我觉得我的关注点有所不同。

电门响应及时,深踩没有延迟,加减速柔和,没有明显的抬头点头会是我更在意的方向。另外在湿滑路面大马力后驱车能否抑制在颠簸、接缝处的打滑,弹跳也是一辆车操控好坏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倒是觉得这两部分依然有许多车型做的不够好,比如我现在的P7。这部分其实需要较长时间的体验才有发言权,就不列举我感受中的减分选手了,因为除了P7我对此深有体会之外,其他车型在我短暂的使用体验中,都没有太深的印象。

加分选手:说两个加分选手吧,极氪001的操控素质依然是30万级别天花板级别的,另外智己虽然卖的不咋地,但是操控素质确实也令我印象深刻,主要是后轮转向的灵活感实在太加分了。说一个黑马选手:大众ID3,这是我试过的纯电小车中操控最好的一台,指哪打哪,地盘很有韧性,如果你选小车身的纯电车型在意操控,一定要体验一下ID3。



辅助驾驶的重要性就不多说了,目前主流车厂中,具备城市NOA能力的车型将会在高速高架领航辅助中具备降维打击的能力,所以在后续的车型选购中,如果你在意辅助驾驶能力,即使只是在高速路使用,也只需要考虑和体验具备城市NOA能力的车型和配置,切记,要去体验试车,不要相信提前堆好硬件的大饼,这块儿的能力,当模型、硬件在今年看起来进入相对确定阶段时,弯道超车的概率越来越低。

如果你在意辅助驾驶,就去试试小鹏、阿维塔吧,另外希望智己、飞凡也能追上来(这两者的高速领航辅助也给我映像深刻)。蔚来和理想,很期待能在量产车中体验到他们落地的城市NOA技术。关于小鹏和阿维塔的城市NOA体验对比,我之前的文章有提到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翻作为参考。

G6的目标人群可能会是什么样?

25-35岁,喜欢科技数码或者是相关行业从业者,有较多高速通勤/大城市高架通行需求,这样画像的人是会对小鹏的长板科技化(智能座舱,动感外观,简约内饰)智能化(辅助驾驶、智能语音)有更强的倾向性。

同时,也要注意到的是,这样一群人,更多的是对操控和舒适有更多兼顾的人群,更好的过弯韧性和转弯指向性需要,足够舒适的座椅和提高舒适度的配置也需要,能够诗和远方的露营空间以及长辈/小孩们在后排的享受也会考虑(但并不是极致追求)。

补足短板,不要因为不满足目标人群的需求底线流失用户。做足长板,从目标人群在最在意的方面脱颖而出,或许是G6能够突围的良药。

小鹏G6是20万级别的最佳“水桶车”么?

最近参加小鹏的一些活动,也感受到官方对过去的战略作了很多反思,重新将产品定位牢牢聚焦在科技化、智能化上。目前来看,科技感、智能化、必要的配置和舒适性,G6都具备了,如果实车能有水准之上的驾控体验配上一个20-30万足够合理的价格配置,我觉得,它足够能成为我心目中愿意为之买单的“水桶车”。

能够在最卷的市场,稳稳抓住属于小鹏的目标用户。10万出头年销量的量级,先得留得住最核心的目标客户,才有谈300万年销覆盖更多目标人群理想的资格。#小鹏G6# #G6的第一印象#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