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幸参加了小鹏的“行云直上”发布会,见到了很多大v还有何小鹏先生本人,非常开心。
从发布会的内容来看,我觉得小鹏的着力点,以及产品,其实都没有问题,甚至可以说很正确,且很强大。
但实际上G9我一直都认为是电车里面天花板级别的产品,但销量……
一边看发布会觉得都好,一边又想到G9,如鲠在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路线也对了,产品也有了,到底差在哪呢?G6又会怎么样呢?
路线是对的
电车用户的痛点是什么?是续航,是补能,是安全。
车企造电车的痛点是什么?是成本,是效率。
怎么解决上面的问题?一体压铸、高压800v sic平台、cib电池车身一体、高效电驱、高效热管理。
总之就是更少的部件、更轻的车身、更强的刚度、更低的能耗,进而同样的续航,可以用更小的电池。
造车和用车都便宜了,共赢。
不堆大电池,不刻意追求“千里”续航,是我最认同的一个观点。续航是边际效益递减的,刻意堆大电池只会增加用户的成本,带来的提升非常有限。
800v带来的更低的电耗,更实在的续航,更快的充电速度,给电车体验带来的是方方面面的质变。
小鹏对电车发展的路线,和追求的重点,都是对的。
当然,还剩一环,就是长途补能建设,这个后面再讲。
产品也很强
前面说的这些,都在G6上搭载,G6作为电车本身的产品力,毋庸置疑。
智能座舱和智驾,这个也不用说了,小鹏国内望二追一。
座舱在研发GPT式的体验,这个我觉得毫无问题,gpt对于语义的把握,会把现存的车机语音,爆杀。
智驾在钻研bev,在追求无图,更没问题,高精地图的成本和审批有多难,dddd。
智能路线把握也完全正确,然后这些智能体验再加上前面说的车本身的优点,综合来看,说这样的产品会是市面上最强的产品之一,我个人觉得并不过分。
注意:个人觉得、之一(狗头保命)。
但到底还差什么呢?
实际上前面说的除了cib电池车身一体、一体压铸,其他优点在G9上也都有。
除了电耗、续航、充电速度、智能座舱、顶级的智驾,这些优点就不说了(五边形了)。
更难得的是,G9的驾驶和悬架调校,广受好评(包括严厉的38号),新势力调校不行,似乎已成过去。
就是这样一个几乎是六边形战士的无死角产品,3月份销量972辆……
相比较的话,理想L7销量是8009辆,蔚来的suv销量是3203辆。
这到底是是咋回事呢?
难而正确,难以直观
发布会小鹏还说要建立3公里补能生活圈,类似蔚来的电区房。
我想到我最近发了个视频,是说我春节服务区充不上电,下高速充电的一个过程,标题是正视服务区充电设施的不足。
下面有评论说混动好,还有换电好,我说800v其实充电更快能耗更低,也能解决焦虑,他们说你800v有什么用,你又没有桩。
相比800v而言,增程、换电,对于补能焦虑的解决,是更加直观的。800v再快,却容易被服务区充电设施不足,所束缚。小鹏原来说要做储能充电站,目前看也是进展缓慢。
800v对于电车的问题,是更长远更本质的解决方案,但是对于目前的用户感知来说,并不如换电、加油,来得直接。800v费力而难讨好。
智能驾驶也是一样,小鹏的上限走在前面,但其他各家可以用基础功能来满足日常直接需求,因此也稀释了用户心理的“强大感”。更何况智能驾驶也并不直观,从整个汽车消费市场来说,对于广大的有意向换电车,以及还在观望电车的油车车主来说,已经理解“人机共驾”逻辑的又有几个人呢?是不是还是有大部分人会觉得,你这还要我看着还不如我自己开省力呢?
不做暖男,也不做渣男
发布会上,小鹏说,年销300万才是入场券。我想这300万,大多数会是目前的油车车主。怎样吸引油车车主来买,是个大问题。
理想的加油和蔚来的换电,就像暖男,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直接的不逼逼不绕弯子地直接给。直观地满足需求,能吸引人。
特斯拉像渣男,老子就是酷炫,三电就是强,我行我素,爱买不买,我超充就是这么贵爱冲不冲。格调、品牌,也能吸引人(当然三电也确实硬)。
小鹏既不做暖男,也不做渣男,他很像好不容易出来约会,又忍不住和女生聊起技术的那个人。在小红书的世界里,貌似这样的技术男没啥市场。
但说不出来为什么,我又恰恰希望这样的人能赢。
PS:这样的人长得帅就很加分,所以P7成功了。#G6的第一印象# #鹏友见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