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晒能耗# @社区运营小姐姐
- 城市:徐州
- 天气:多云
- 本周里程:112km
- 本周能耗:11.1
- 本周充电次数:0次
- 驾驶感受:本周路况市区、郊区各半。市区红绿灯较多,时速40左右;郊区时速60左右。气温适宜,空调使用较少。能耗11.1kwh/百公里,创下新低。
前期介绍了如何降低能耗的主要经验,这一期就来谈谈如何使用动能回收,让车辆保持尽可能长续航的一点认识。
一、动能回收是什么?
电动汽车行进的过程:
鹏友们都知道,当我们踩下加速踏板时,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被称为电生磁,两个磁场间通电后产生互斥或互相吸引的力,从而实现电机运转,进而使电动汽车输出动能,克服轮阻、风阻做功行进。
动能回收的过程是:
电机同样也能充当发电机,原理相反,是电磁感应、机械能转化电能的过程。
应用实际当中就是当我们松开加速踏板时,电机充当发电机的角色,车辆的机械能被转换为电能,发电机转化为电能充入电池组。而发电机工作时两个磁场产生一定的力矩,这个力与电机输出的力相反,就实现了电机反拖,使车辆产生制动效果。
二、动能回收的优缺点。
显然,优点很突出:
1.省电。
2.加强制动效果。
3.增加刹车系统的使用寿命。
但是,缺点同样很明显:
1、动能回收系统工作时,车速降速会更快,但特定条件下(例如:低动能回收,或者轻抬电门等,车速没有显著降速),刹车灯不会亮,有一定追尾风险。
2、如果使用高动能回收,制动效果更加明显,同时,车速降速过快,可能会造成车内乘客晕车的现象。
3、如长时间习惯了使用动能回收模式来进行制动,会习惯性的把脚放在加速踏板,如果出现紧急情况不能第一时间转换到制动踏板,可能形成安全隐患甚至事故。
4、电池电量高于90%时,系统为了保护电池,是不会进行动能回收的,如果还习惯性的使用动能回收制动同样有风险。
三、该如何利用动能回收?
在第一点里我们分析了动能回收的工作原理,我们都知道,在动能回收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存在能量间的转化,能量的损失也是必然的。比如发电机做功效率的损耗、电能和化学能转化的损耗(电池中电离子正负极之间游动)、机械损耗等等。
所以个人理解:
1.无论动能回收的力度如何高低,尽量不让动能回收启动,能源利用效率才最高,但当然这种情况在复杂道路行驶时,几乎不太可能。
建议:在道路条件较好,并且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电门开度控制车速、跟车距离,稳住不松电门也尽量不踩刹车,保持车辆匀速前进,让电池里的能量只经过一轮转化(为动能),并完全用于克服风阻和轮胎摩擦阻力,那么在消耗同样多的能源时,你的车就能比别人跑得更远,也是最节约能源的。
2.安全第一,并且为提高舒适度,根据个人习惯选择动能回收高低,控制电门和动能回收介入力度,减少动能回收带来降速过快带来的不适感。
建议: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保持安全的跟车距离,提前对车距做出预判和调整。
3.行驶过程中建议参考前车来控制动能回收,提前做好预判。
建议:当前车滑行时,咱们轻点松电门滑行,用电门来控制动能回收所带来的制动力。
当前车刹车灯亮起或者降速过快、跟车距离较短时,考虑安全第一的原则,需要提前减速,收电门、踩刹车做出相应配合,随时调整跟车距离。
4.要特别注意电池电量。考虑如果电量高于90%,为保护电池,动能回收系统不会介入,相比较需要刹车制动力会更加大,请充分考虑并提前使用刹车制动。
最后,对于动能回收八个字总结:安全第一、合理利用。
以上文章是个人对动能回收的理解和一点粗浅的认识,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指正!今天是520,祝鹏友们爱护我们的座驾,每天好心情哦!@鹏友大管家